自2014年油價暴跌以來,海工市場一直在低位徘徊,終面臨嚴峻挑戰。海工市場低位運行的一個顯著特征是海工裝置交付速度長期緩慢。雖然交付放緩為近年來海工市場供給側改善提供了支持,然而這也釋放了一個明顯的信號,即雖然市場出現些許改善,市場長期處于低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仍是十分持久的。
交付率急速放緩
2010年7月海工裝置的交付率達到歷史頂峰,單月交付量達到92臺。然而2014年隨著油價暴跌,海工市場行情急轉直下,海工裝置的交付速度開始放緩。2019年海工裝置全年交付量僅為189臺(其中包括10臺改裝裝置),相較2014年水平(606臺)下降72%。2020年1月份僅有6臺海工裝置(包括改裝)交付,這使得過去6個月的月交付均值降至13臺(如圖表所示)。
延遲交付的原因
雖然在市場行情較好的時候也會出現延遲交付,但是這一情況在市場疲軟時期會非常嚴重。延遲交付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船廠建造能力不足;另一方面,行情蕭條時船東面臨無法接收船舶或者融資難以落實的風險也是延遲交付的普遍原因之一。此外,海工市場的上一輪繁榮時期曾催生出大量以資產交易為目的的投機訂單;隨著市場下行,這些未能出售給作業公司的訂單最終以爛賬在船廠作為收尾。
這樣的例子在海上鉆井裝置(MODU)市場中比比皆是,該原因所造成的海上鉆井裝置延遲交付的程度遠勝于船廠自身的能力因素。除此之外,許多海工輔助船(OSV)的投機訂單也面臨著相似的境遇,盡管其中很多的平臺供應船(PSV)當初是為作業公司量身定制的。雖然船東有意接收船舶,但由于無法獲得融資或為新船找到租約,進而使得交付難以完成。因此這些海工輔助船最終也不得不閑置在船廠。截至目前,全球尚有221艘海工船未能交付,其中172艘是在2015年市場衰退前簽訂的。
雖然海工市場的交付水平依舊處于歷史低位,但這些閑置許久的海工裝置手持訂單已經開始找到解決之道。在2019年交付的189臺海工裝置中,有83臺曾簽訂于市場衰退之前;其中移動式鉆井裝置所占份額最大,共計31臺。這主要是因為中方資本的介入使得許多鉆井裝置的所有權完成由船廠向租賃公司的轉變,而后通過光船租約交給鉆井公司運營。同樣,2019年所交付的43艘海工輔助船(其中31艘為平臺供應船)中也有部分船舶是以相似的解決方案得以交付。盡管如此,海工市場中依舊有大量裝置尚待交付。截至2020年2月初,全球海工裝置手持訂單數量為536臺。
市場行情的信號
海工裝置交付持續放緩已經清晰地表明了市場下行壓力所帶來的影響。相比之下,隨著商船板塊市場行情出現較大程度的改善,近年來商船的交付量已經趨于平穩,并且2019年有所增長。雖然閑置的海工裝置手持訂單能夠得到交付是海工市場行情改善的積極信號,部分細分市場也的確開始從歷史低位穩步回升,但海工裝置的交付趨勢也向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告訴我們當市場承壓并長期下行時會發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