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臺灣地區造船業產值增幅達25.2%,創下11年來新高,其中大型游艇訂單總長度在亞洲各個國家和地區排名第一。
造船業是臺灣重要的傳統產業,主要產品包括集裝箱船、貨船、大小型機動游艇、漁船、工作船等。根據2018年的調查統計數據,臺灣在運營船舶企業共計188家、從業人員約7400人,以中小型廠商為主,員工不足200人的企業占比98%;大部分企業分布在高雄,共110家,占比59%。
臺灣地區“經濟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得益于臺艦臺造和海上風電政策,2019年臺灣船舶制造業產值達到新臺幣271億元(約合人民幣62.84億元),同比增長25.2%,增幅為2008年以來新高。
從產值來看,臺灣造船業產值在1995年時突破新臺幣300億元,2008年受益于新興亞洲國家經濟增長與運輸需求擴張,產值攀升至歷史高峰達到新臺幣491億元。不過,受金融風暴沖擊后,每年大致維持在新臺幣350億元左右。
在2016年到2017年間,由于航運市場低迷、貨船需求下滑,臺灣船舶制造業產值連續兩年呈現負增長。2018年,隨著臺灣政府積極推動臺艦臺造,加上游艇出口訂單增加,年增長率由負轉正,2019年產值更回升至新臺幣271億元,增幅25.2%達到過去11年來最高水平。
以船型分類,集裝箱船和其他船舶產值約占70%左右,2019年憑借臺艦臺造專案與風力發電工作船訂單助力,產值達新臺幣198億元(約合人民幣45.92億元),是臺灣船舶制造業增長的主要貢獻來源。
其次則是游艇產值,由于近年來建造廠商加強了上下游供應鏈整合,并向高附加值與定制化產品發展,加上積極開拓出口市場,2019年產值達到了新臺幣64億元(約合人民幣14.84億元),創2010年以來新高,同比增長9.4%。
臺灣地區“經濟部”指出,臺灣的游艇制造以出口為主,2019年出口值達2.3億美元,占整體船舶出口值的57%,同比增長38%。由于廠商積極投入研發制造,提高產品品質深獲市場肯定,臺灣游艇制造商目前已經與美國簽訂長期合同,出口以美國為主,占68.7%,其次是澳大利亞占13.8%,意大利占3.7%,日本占2.6%。
根據知名游艇雜志BoatInternational統計,去年全球各地大型游艇訂單總長度排名,意大利以14374米排名第一,之后依次是荷蘭、土耳其、英國和德國,臺灣則以1852米排名第六,在亞洲各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一。另外,在全年全球游艇接單前20大制造商中,臺灣東哥企業(OceanAlexander)與嘉鴻游艇分別排名第7和第9,這顯示出,臺灣游艇制造實力受到國際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