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7日上午,金海重工長涂基地一片歡騰,由該公司建造的3艘大型船舶正同時入塢,廠內在建船舶達22艘,高附加值船舶占比70%以上,兩大生產基地一片繁忙,成立至今已交付各類大型船舶70余艘。
荏苒十年,在國家實業興國、發展民族重工產業政策支持下,金海重工得到快速發展,成為舟山市首個產值超百億企業、浙江省“工業行業龍頭骨干企業”,獲評國際“seatrade造船廠獎”,銷售網絡覆蓋全球,船舶產品遍布四大洋,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船舶行業不可小覷的后起之秀。“根據中國制造2025政策要求,依托一帶一路、世界第一大港、東方大通道等戰略優勢,我們要把金海重工打造成全球領先的智能化船舶修造中心”金海重工董事長李維艱如是說。
是什么力量推動這家坐落于小島的船企快速發展成如此規模?是什么精神激發金海人堅持10年不懈奮斗,率先走出行業低谷,成為轉型升級的帶頭人?又是什么樣的勇氣使金海人立下“全球領先”的雄心壯志?
在金海重工成立10周年前夕,讓我們一起深入金海,探索答案,也解讀這家浙江省工業龍頭企業如何實踐《中國制造2025》整體規劃,推動產業由“制造”向“智造”的轉變。
用“金海速度”打造“金海奇跡”
當初的小長涂是舟山名不見經傳的離島,因交通不便、生活資源貧乏,島上年輕人逐漸搬離,常駐民越來越少。然而,為積極響應國家發展民族實業號召,金海重工的創業者們一眼相中了這個懸水小島。“經過勘測,這里具有非常好的岸線條件,十分適合大型船舶建造,堪稱造船‘黃金岸線’。”金海重工創業者之一、副董事長李國鋒告訴記者。
2005年,由業內第一的中船九院對金海重工進行整體規劃、指導施工。“全部規劃都圍繞著‘世界一流’這個核心目標設定,所有的物流布局、船塢與碼頭配置無不震撼業界”當時的基建參與者顧朝紅說。
無論是50萬噸級船塢與2臺800噸龍門吊構成的當時亞洲第一配置,還是13個月完成基地主體建設、22個月實現從基建到投產,這些不可思議的數字沸騰了整個舟山與船舶業界,“金海速度”與“金海奇跡”一時成為熱門話題,頻繁見諸報頭。
基建完成后,來自上海、浙江以及北方大型成熟船企的造船人一批批涌向小長涂,他們懷揣著“大船夢”以及對民營企業靈活體制的向往,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小島上揮灑著汗水以及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寶貴經驗。所以,金海重工從2009年首制11萬噸原油輪交付起,就不斷創立并刷新著浙江省在建船舶噸位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