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無感考勤、視頻巡邏、智能安防、菜品自助結算……在擁有2萬余員工,7500畝廠區,相當于3.8個上海共青國家森林公園的江南造船,“秒級響應”的智慧園區建設已然落地。
作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曾創造了無數個“中國第一”的江南造船,為園區高質量發展安上智慧“大腦”,為大型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與智能化齊頭并進“破題”,加速了人、機、物的全面互聯。
跳出數字化轉型“誤區”,啟動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之旅
近年來,上海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方案相繼出臺:2015年,《關于加快推進本市智慧園區建設的指導意見》;2016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設“十三五”規劃》;2019年,《上海市智能制造行動計劃(2019—2021年)》等……數字化轉型成了企業的“必選項”。
數字化轉型對每一家傳統企業來說,都是知易行難。江南造船亦是如此,在轉型初期對數字化的理解陷入誤區,走了不少彎路。
“2015年的時候,我們猛然發現現有軟件連64位的機器都不適應,硬件配置再好,軟件兼容性差,整體格格不入,效益難以發揮。”江南研究院相關負責人指出,內需觸動了轉型。
2016年至今,近5年的時間里,江南造船“真刀真槍”啟動了數字化轉型之路。他們認為,數字化轉型必須發生本質的變革:理念的變革,也是最根本的變革;流程的變革,是制造業內在的變革;人才團隊的變革,走出去引進來,杜絕閉門造“船”,是可持續創新的根本。
技術融合,推動智慧園區高質量發展
傳統園區的信息化,往往是孤立的煙囪式子系統建設,缺乏統一運營可視數字化運營能力,園區管理者難以掌握園區全局狀態和園區細節。如何打通煙囪狀的數據?
“生產一區港池區域,有員工未佩戴安全帽”,在江南造船智慧園區運營中心平臺實時彈出的窗口中,違規人員信息及違規行為秒級識別,并瞬間告警,將安全隱患在第一時間一覽無余。
廠區內各類安全事件的狀態、類型及歷史趨勢均“一屏可觀”。當天,截至下午2點,在園人數20858,入園訪客295,安全警告57……
針對存在外來人員混入風險問題,江南造船通過設置不同的區域,監控通行人員相應權限。如黑名單布控,一旦黑名單人員進入抓拍區域,可以快速識別并提供告警信息,提醒安保人員實時追蹤進行抓捕;白名單布控,通過對不同區域設置不同的白名單,實時識別無相應權限的人員進入該區域。
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GIS等新型數字化技術為基礎,江南造船智能運營中心引入人臉識別/AI、大數據/AI、物聯網等趨于成熟的熱門技術,對園區的人、車、資產設施進行全聯接,實現數據全融合、狀態全可視、業務全可管、事件全可控,使園區更安全、更舒適、更高效、更低的運營成本,持續卓越運營。
除了綜合安防以外,智慧園區應用場景已遍及:便捷通行領域,如訪客APP申請、人員刷臉入司、無感考勤;高效辦公領域,會議管理優化、人臉簽到、視頻協同會議;智慧餐線領域,菜品視覺識別、自動結算、自主訂餐等。
降本增效智慧園區產業風口已至
對企業而言,數字化轉型的最終目標是降本增效,這也是企業經濟發展的核心抓手。
公司建設船廠數字化運營基礎平臺及智慧應用,從解決船廠安全管理、車輛管理、運營效率、資產管理、節能減排、生產運營等問題入手,通過集中統管的“333運行管理模式”推行落地,通過減崗增效產生的運行效益,按照理論值測算每年可節約1030萬;通過構筑全域一級平臺,設備利舊,每年節約安防建設、資產管理資金約300萬元。
“現在廠區一旦有安全隱患或者違反保密規定的場景或者事件出現,我們可以秒級響應,由事后被動響應變為事前主動預防。”隨著智慧園區一期工程投入使用,二期三期工程將注重數據挖掘,通過擁抱新科技,實現算法優化、輔助決策、優化調度、創造價值。
其中,智慧園區二期建設將聚焦設備資產管理、能效管理等管理,重塑園區管理運營模式,驅動園區管理的變革。
隨著新一輪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深入應用,智慧園區建設已成為發展趨勢,園區逐漸向智慧化、創新化、生態化轉變。承載著壯大中國海軍、實現富國強民的夢想,江南造船全力以赴,為實現成為世界一流軍工造船企業的目標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