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打造的浙江首艘智能船舶“海電院智能1號”順利完成試航。
“海電院智能1號”由36所控股公司中電科(寧波)海洋電子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建造,總長44.2米,型寬8.2米、吃水為2米、型深為3.5米,總噸位452噸,設計航速11節,航區A1+A2,船體為紅色,船艙為白色。
在中國船級社浙江分社驗船師的現場見證下,“海電院智能1號”于8月27號早晨7點開始試航,從上海出發,試航過程中完成主機負荷試驗、航向穩定性試驗及全回轉試驗等幾十項實船測試,機艙設備按規范要求完成4小時的無人化測試,順利通過夜間能見度低及風雨情況下安全航行的考驗,于次日凌晨到達舟山長峙碼頭,全程約310公里,圓滿完成本次試航。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智能船舶已經成為船舶制造與航運領域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中國制造2025》中明確重點發展的領域,代表了船舶未來的發展方向。在這種大環境趨勢下,海電院打造了“海電院智能1號”,開啟小型智能船舶的探索之路。“海電院智能1號”擁有智能機艙、智能航行的優勢,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智能能效管理,處于國內小型智能船舶領域第一梯隊。
按照中國船級社《智能船舶規范》的要求,“海電院智能1號”在無人機艙中建造小型AUT-0,小型AUT-O具有狀態監測和自動控制策略的功能,可以實現機艙設備的高度自動化,并在此基礎上對船舶進行智能化升級。此外“海電院智能1號”還建造了基于狀態檢測、油液分析的故障預判、維護輔助決策系統等功能的“智能機艙”。
“海電院智能1號”采用三層網絡和四層信息處理技術,將船舶的有效信息進行集中顯示和綜合處理分析。為實現“智能航行”,海電院智能1號使用改進型全局路徑算法優化航路,綜合感知自身和周圍船舶運行態勢,具備了避碰輔助功能。并采用基于雷達、AIS和視覺識別的綜合避碰技術和船岸一體化監管技術,未來將實現遠程遙控及開闊水域自主航行功能,打造區域化“無人船”。
去年10月,“海電院智能1號”在嘉興市偉佳船舶有限公司正式下水,實現了浙江省智能船舶零的突破。本次“海電院智能1號”的順利試航將成為智能船舶技術推廣至小型船舶乃至內河船舶的經典案例,具有重要的示范意義,也標志著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的海洋電子業務進入一個新階段。
據了解,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中國電科36所)是中國電科集團的骨干成員單位。自1978年建所以來,以“信息控制的領導者”為發展要求,致力于特種信息系統裝備和以新型智慧城市行業應用、生態環境保護智能控制系統、海洋電子智能裝備與服務等為主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的研發和建設。中國電科36所于2013年正式組建寧波海電院公司。在智能船舶廣受世界關注與重視的發展機遇下,36所海電院大力發展智能船舶技術,以打造一艘“智能船舶”試驗船、建設一套完整的智能集成示范系統為目標,重點開發智能航行、智能機艙、智能能效管理三方面的系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
海電院自組建以來,圍繞支撐海洋經濟、江海聯運戰略,重點發展智能船舶、海上無人平臺、智慧漁業、智慧港航等業務,已成為具有影響力的海洋(船舶)電子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服務商。其研發生產的衛星無線示位標系列產品處于國內領先水平,被授予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