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動的游艇在湛藍的海洋上肆意馳騁,航行過處,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盡顯“海上別墅”風范。
游艇之美的背后,離不開線型設計師這一“關鍵人物”。他們伏案桌前,模擬實景、驗證數據、微調線型,尋找美與力量的最佳表達,使游艇的美學靈魂可見可感。
珠海太陽鳥游艇制造有限公司的向萬明,便是一位擁有28年經驗的設計師,設計過200多艘船,擁有11項發明專利,建造了中國第一艘玻璃鋼雙體游船,被稱為“為游艇撐起骨架的男人”。
這是一位典型的“工匠派”。他曾無數次對設計方案推倒重來,也曾為求極致屢屢“自我折磨”,同事笑稱他為一絲不茍的“麻煩人”。
但向萬明仍然樂此不疲,“工匠精神是一種追求,就是要‘逐漸逼近完美’。”
啟蒙
數據填滿上百表格 工匠首秀痛并快樂
約一米七的小高個,戴著標志性的黑框眼鏡,一身黑色干凈的休閑西服,向萬明讓看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工科男”的嚴謹性格。雖然平素不善言辭,交談時常常夾帶著與游艇設計有關的專業術語,但當提起自己設計第一件“工匠作品”時,則滿臉堆笑,神態輕松。
1988年夏天,從武漢理工大學造船工藝專業畢業的向萬明,回到家鄉宜昌的一家造船廠工作。剛進廠不久,一個200多噸重的貨船設計任務,就落到他的肩上。
雖然在學校時就完成過多次船體線型設計的作業,但這一次,他的線型設計圖紙,將不再是紙上的作業,而是會真正地被制造成船,并在往后的日子里面對長江風雨的考驗。他第一次感受到重任在肩,因為自己的設計將決定一艘貨船的航行穩定,也會決定船員的生命安危。
“差之毫厘,謬之千里。船舶的完整穩性和破艙穩性,是保證船舶航行安全的重要性能,一旦線型設計出來的穩性不好,很可能會發生船舶傾覆的危險。因此,穩性計算承受不起一點的差錯。”向萬明說。
盡管已經時隔28年,當他回憶起那次一人獨自“閉關”設計的場景,卻依舊清晰如昨。在宜昌盛夏的夜晚,長江洶涌的潮水不停碰撞,在陣陣的波濤聲中,他把自己關進宿舍,用了整整一周的時間反復驗證著貨船的完整穩性。
當時,國內造船業還處于“手工制圖”時代。貨船設計過程的線型設計、完整穩性的驗證以及船體圖紙的繪制,都需要手工完成。這考驗的不僅是一位設計師的計算能力,更考驗著他們的技藝和專注的態度。
在七天的時間里,向萬明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手指與計算器的按鍵相碰,噼啪的聲音響起,每計算出一個參數結果,他就要拿起鋼筆來準確記錄。從早上6時開始到午夜凌晨1時,向萬明幾乎都是在計算器與鋼筆的輪換中度過的。有時實在累得不行了,就跑到陽臺上大吼一聲。在這種精益求精、反復打磨的追求下,光是計算的數據結果,就填滿了上百張密密麻麻的表格。
兩個月后,手工計算、人工曬圖的設計圖正式通過審圖程序,向萬明也從學生蛻變為工藝設計師,“從那個時候起,我對工匠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不管是什么工作,都要一絲不茍,不能有半點馬虎。”向萬明說。
轉型
“任何設計瑕疵都要有敢于推倒重來的勇氣”
上世紀90年代后期,游艇制造在我國漸起風潮。向萬明也在這時開始了由貨船設計師向游艇設計師的轉型,并逐漸成為一名為游艇搭建骨架的設計師。
一艘游艇一般有三四千個模塊化部件,從游艇概念設計到下水試航,要經過兩年時間,數百道工序。而最為關鍵的一步,就是如何將概念設計階段的游艇美學創意,與游艇的標準結構進行深度融合,并用準確的船體造型來予以表達。
這不僅是游艇設計師們的線型設計技藝的考驗,更是對其審美表達的全新淬煉。
在珠海太陽鳥游艇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白銀看來,游艇概念設計階段的美學設計和創意表達,賦予了一艘游艇以靈魂。而游艇的線型設計,就是為其搭建骨架,并使得游艇的靈魂更加具象可感。
與貨船不同,游艇更加強調技藝之上的美學,這對向萬明提出全新的要求。1998年,轉型初期,向萬明就不斷學習不同的游艇美學設計思想,嘗試將明快、輕松、靈動等游艇的美學元素在線型設計中表達。如今,向萬明設計功力漸至爐火純青,自如地運用曲折蜿蜒的弧線線型來一一對應美學設計的元素,其中的秘訣之一,就是“工匠精神”始終如一。
不久前,向萬明接下了為香港客戶設計維多利亞船的任務。按照以前的慣例,這一般只需要7天的時間。但在船體線型設計快要完工的第6天,向萬明發現其中的三個坡面難以形成光滑的曲面,而這將直接導致船體重心出現輕微傾斜,進而影響游艇漂浮在水面時的狀態和美感。
按照設計標準,這艘游艇的船體需要超過50個坡面組合成光滑的曲面。在快要完工時發現一些小問題,一般的設計師寧愿在原來的基礎上小修小補。但眼睛里容不得任何設計瑕疵的向萬明,卻選擇了推倒重來,“自我折磨”。
從參數計算、結構設計到三維建模,向萬明幾乎重新走了一遍,耗費了20多天的時間,最終設計出來的船體模型與概念設計達到“幾近完美的一致”。
談到這個過程,不善言辭的向萬明,卻表現出超乎想象的活躍。“游艇之美,不僅取決于概念設計之初的美學表達,更取決于線型設計時精益求精的態度。工匠精神,就是一個逐漸逼近完美的過程,有任何一點設計瑕疵都要有敢于推倒重來的勇氣。”
在同事和徒弟眼里,他被笑稱為近乎苛刻的“麻煩人”。徒弟王培說:“跟著他設計線型圖,幾乎每個工藝流程都不厭其煩地要求我改動修整。即使已經設計完工,他也還會反復考慮是否還有更好的設計方案。”
憑著這股近似倔強的“執念”,作為太陽鳥游艇主任設計師的向萬明,不僅收獲客戶的一致贊譽,更被戲稱為一個“為游艇撐起骨架的男人”。
創新
改進工藝千錘百煉 填補行業空白
為游艇撐起骨架,需要具備反復打磨的堅持,還要有一顆敢于創新工藝的“匠心”。
1999年,建造中國第一艘玻璃鋼雙體游船的任務,落到了向萬明和他的技術團隊身上,這在當時的中國未有先例。
在國內沒有參考船體的情況下,如何打造既合乎中國船級社游艇建造規范,又達到國外先進設計水平的玻璃鋼雙體游船,成為擺在向萬明面前的首要問題。
說到此事,向萬明眉頭緊鎖,似乎重回那段艱難的日子。“當時手上沒有設計參數、沒有設計圖紙,只有玻璃鋼船的照片,幾乎是從零開始摸索設計。如果這艘玻璃鋼雙體游船的設計工藝不良,不僅會直接導致這一艘船的失敗,也會影響以其為母型船的系列開發和延伸。”
向萬明喜歡把船體的線型設計比喻成下棋,把設計感比喻為棋感。他在各種結構設計工藝中徘徊,像對照棋譜一樣,試圖下出一招妙棋。
十幾天后,向萬明的棋感終于來了,他創造了一種獨特的結構設計方案,采用連接橋強結構與甲板預制成型的施工工藝,以優化船體結構和強度,同時減小了甲板與船體合攏時的施工難度,最終完成這個任務,填補了行業空白。
“工藝創新與否,產品的品質有如天壤之別。國內一些沒有采取工藝改進的玻璃鋼雙體船,在試驗時就出現了施工不良、船體增重等問題,影響到后續系列產品的開發。因此,只有不斷創新,才能真正提升產品品質。”向萬明說。
如今,知天命的向萬明已經入行28年,畫過近千張線型設計圖,經手設計了200多艘船,以一己之力就斬獲了11項技術專利,成為太陽鳥游艇有口皆碑的“游艇骨架工程師”。
在太陽鳥,還有不少像向萬明這樣的“工匠”設計師,他們小心翼翼地緊盯著游艇的每一條線型,琢磨著數以千計的模塊部件的結構設計之道,探索工藝改良和創新。
在“工匠”們的努力下,太陽鳥近年得到快速的發展,擁有專利169項,去年營業收入超過4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游艇、商務艇、特種艇的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并成功登陸創業板。
而在太陽鳥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珠海西部的平沙聚集了游艇生產企業18家,游艇生產配套企業及商貿公司32家,成為國內設立最早、規模最大的游艇制造基地。
■對話
珠海太陽鳥游艇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白銀:
創新是對工匠精神的最大傳承
南方日報:“工匠精神”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您如何看待船舶制造行業的“工匠精神”?
李白銀:中國傳統制造文明的根基,就是現在我們所倡導的“工匠精神”。不論是鄭和下西洋時期打造的遠洋船隊,還是現在太陽鳥3D模塊化設計的游艇,都是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追求。可以說,從古至今,中國造船業從來都不缺少工匠,工匠精神一直都在傳承中發展創新。
“工匠精神”被寫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符合現在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變和趨勢。目前在平沙游艇產業基地也涌現出了一批追求創新的“工匠型企業”,在創新技術的研發積累、游艇競爭力的提升和游艇產業鏈的完善等領域獨具匠心。
以工藝創新改寫游艇制造歷史
南方日報:太陽鳥如何進一步傳承“工匠精神”?
李白銀:游艇是奢侈的象征,它不僅體現在昂貴的價格,也體現在對品質的奢侈追求。在太陽鳥,工藝創新最能體現企業對工匠精神的傳承與發揚。我們有一個300人組成的專業研發團隊,占員工總數的30%,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游艇專業博士后工作站。
基于專業研發人才和創新平臺的支撐,太陽鳥成為中國第一個專利技術超100項的游艇企業,并且以智能監測與控制技術、綠色設計技術和游艇工業設計技術等工藝創新成果,改寫了中國游艇制造的歷史。
工匠企業更要引領標準
南方日報:太陽鳥的發展目標是要做中國最優秀的游艇制造商,如何以工匠精神來推動企業的發展?
李白銀:除了政府工作報告中倡導的“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太陽鳥對工匠精神的理解還有“精確化安裝”,并重新塑造游艇制造的行業標準。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由于行業標準的缺位,游艇施工由現場工人主導,外裝和內飾部件需要純手工打造,做工粗糙,隨意修改。
要重塑行業標準,就必須整合游艇從概念設計到施工總裝全過程。太陽鳥在這方面以3D模塊化設計技術為核心,讓研發團隊在設計階段就將游艇細分為模塊和不同的功能單元,并在計算機上模擬施工總裝的每一個工藝流程,并精確計模塊和功能單元的尺寸參數,讓游艇在總裝階段實現精確化安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