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沙,碧海藍天、一望無垠。波飛浪涌的海面上,某新型驗艦正在高速機動,對某型系統的技戰術指標進行極限測試。
同一時間,距離南沙4000公里的松花江上,陸軍某舟橋部隊官兵駕駛新型兩棲自行門橋車載著步戰車在水面劈波斬浪。
這兩種世界先進水平的國產裝備,在保家衛國的疆場上大放異彩,卻少有人知道,他們誕生于同一地方——蕪湖造船廠。
從1900年建廠至今,這座位于長江側畔的老船廠,與國家命運榮辱與共,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歷經百年風雨洗禮,如今依然青春煥發。
回顧蕪湖造船廠篳路藍縷、傳承發展的精彩故事,蕪船人不會忘記,上世紀50年代,為加快海防建設,國家將蕪湖造船廠指定為木質魚雷快艇生產廠,從此,蕪湖造船廠將自身發展與軍工使命緊密結合,靠強軍報國的情懷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勇立時代潮頭、戮力拼搏進取,逐漸發展成為國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造船企業之一。
一入軍工門,永做軍工人
嘹亮的軍號聲響起,蕪湖造船廠的工人迎著朝氣蓬勃的陽光,開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這里的軍號聲數十年如一日,每天聽到號聲,就有種催人奮進的感覺。”蕪湖造船廠展覽館的工作人員也早已收拾停當,等待即將前來參觀的中海油考察團。
走進蕪湖造船廠展覽館,迎門擺放著一枚7米多長的魚雷格外引人注目。這枚生產于上世紀50年代的魚雷作為該廠展覽館的“鎮館之寶”,見證著蕪湖造船廠與軍工的不解之緣。一側的墻面浮雕,刻畫著某新型艦艇和萬噸巨輪的航行英姿,寓意蕪湖造船廠今日的欣欣向榮。
新中國成立初期,海軍建設迫在眉睫,國家向蕪湖造船廠下達了全面轉型建造02型木質魚雷艇的國防生產任務。不講任何條件,不計任何代價,蕪船人團結一致、日夜奮戰,僅用數月便完成廠房改造、體制調整、物資準備等全部工作,全力以赴攻克技術設計、武器安裝等諸多難題,將一艘艘性能優越的魚雷艇交付海軍。作為新中國最早的海軍船廠之一,歷經60余年發展,軍工精神深刻影響著蕪湖造船廠的價值追求,深植于每一名蕪船人的內心。
采訪中,記者看到生產車間有一位古稀之年的老者,正在和幾個年輕工程師討論機械安裝細節。他就是蕪湖造船廠首席技術顧問任承松。
1963年,剛從船校畢業的任承松響應祖國號召,離開上海老家,來到蕪湖造船廠工作。從參與建造魚雷艇到現代化艦船,從青澀少年到滿頭白發,任承松參與建造的艦艇數百艘,先后取得十余項國家專利,將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全部奉獻給了軍工事業。
“當年進廠,看到魚雷艇就很好奇,聽說要用來保衛祖國的海疆,那一刻,我就覺得這份工作很重要,也特別自豪。”回想往昔,任承松仍激動不已。一眼軍工,一生軍工。看到自己參與建造的一艘艘艦艇,從長江下水,馳騁萬里海疆,任承松既感到無憾,也感到欣慰。
如今,人民海軍走向遠海深藍。多型新型艦船下水入列,任承松對海軍的先進戰艦如數家珍,也令這名生于戰爭年代的老人感慨萬千,“搞軍工是為國家安全做事,首先要有愛國精神,帶著感情才能服務好國防,為國家和軍隊造出質量最好的裝備。”
愛國為民,軍工本色。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全國汛情十分嚴峻,江城蕪湖更是洪水圍困的重災區。位于長江邊上的蕪湖造船廠第一時間組織抗洪突擊隊,奔赴抗擊洪魔的主戰場,同部隊官兵并肩作戰,風餐露宿,晝夜堵管涌,加固堤壩,連續奮戰1個月多月,直到擊退洪水,家園無恙。得知他們是軍工廠的員工后,部隊官兵感嘆地說,“難怪你們戰斗作風這么頑強!”
永葆創新活力,擦亮“軍字招牌”
2018年4月,南海,新時代人民海軍豪邁亮相,接受習近平主席的檢閱,48艘戰艦鐵流澎湃,10000余名官兵雄姿英發……
這其中就有蕪湖造船廠建造的艦船。那一天,成了蕪湖造船廠的“高光時刻”,全廠上下倍感振奮。“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海軍,寄托著中華民族向海圖強的世代夙愿,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時隔兩年,船廠黨委書記、總經理張釗對習主席在閱兵上的講話依然記憶猶新。
“在建設世界一流海軍的時代大潮中,我們要主動作為,勇于擔當,不辱軍工使命。”張釗說道,受閱的艦船都是新一代國產艦船,開拓創新的精神貫穿了整個建造過程。
那年,某型艦首艦在蕪湖造船廠開建。大量采用的新工藝,給定的新標準成為巨大挑戰。艦上需要安裝一種主動式減搖裝置,這在軍艦和郵輪等高端船型上應用非常廣泛。按照新的安裝標準要求,精度比以往整整提高了一倍,傳統工藝技術已不能滿足設備上艦應用精度要求。
為突破這一難題,該廠組織技術人員反復研究攻關,通過技術手段創新,利用三維空間精準確定鰭軸中心線,優化鰭座結構形式等方式,研發了一整套新的技術工藝,大大降低了安全風險和施工周期,在非收放式減搖鰭的精度應用上,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
焊工徐箭是“安徽省國防科技工業勞模”,廠里有名的技術能手、創新達人,多項專利技術都是國內首創。某型登陸艇內部構造特殊,在焊接管路時,不僅需要在管道內充入高濃度氬氣防止接口氧化,而且工序復雜,在狹窄的艙室內長時間作業極易發生危險。“一定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徐箭邊干邊琢磨,經過反復試驗,他根據管路特點研究出了墊片焊接工藝,既不用往管道充氬氣,還確保了焊接質量和速度,一舉解決了焊接難題。
“不懼挑戰,勇于創新,就像潛意識一樣,融入蕪船人的性格,讓這座百年船廠煥發著生機和活力。”廠領導介紹,圍繞船舶產品的創新研發,從生產設計到詳細設計領域,采取多種形式,搭建公共科研創新平臺,激發創新活力,加大研發深度,創造了中國造船史上37項第一,掌握關鍵核心技術72項,多次榮獲國家科學進步獎、國家重點新產品獎和國防科技進步獎,在中國造船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守住品質“生命線”,放飛深藍夢想
1958年9月20日,毛澤東主席親自視察蕪湖造船廠。他坐上該廠生產的02木質魚雷快艇在長江航行20余海里,并觀看魚雷發射操作,他高興地說,“這個艇好啊!”
從建造中國第一艘木制魚雷快艇到中國第一艘玻璃鋼掃雷艇,再到建造中國第一艘海洋綜合調查船、中國第一艘新型綜合試驗艦……蕪湖造船廠始終堅持“軍品優先、質量第一”的發展理念,以堅實的步伐走出不平凡的軍工報國之路。
“造質量最好的軍品,既是軍工人的本分,更是國家安全需要。”在蕪湖造船廠,這是人人都明白的一個道理。某新型艦艇選用的新型鋼,強度高、韌性好、耐腐蝕性強,但是這種鋼碳當量高,焊接后容易產生裂紋和氣泡。為了確保焊接效果符合標準要求。工廠技術人員蹲在實驗室,反復調整電流、電壓、焊料等參數,經過上百次試驗,終于攻克了新型鋼焊接難題。經過X光對成千上萬條焊縫進行探傷檢查,一次拍片合格率全部達標。從圖紙設計到艇體焊接,從設備安裝到下水試航,“蕪船人”精益求精,不放過一個細節,不錯過一個紕漏,盡全力將艦船質量做到極致,先后為海軍、陸軍及武警部隊建造了上百艘先進的戰斗艦艇、巡邏艇、掃雷艇、大型輔助艦、新型舟橋等產品,成為國防一線的“硬核擔當”。
近年來,隨著軍事斗爭準備的加緊推進,軍品建造周期被大幅壓縮。為適應這種變化,他們積極推進精益管理,以此解決時間和質量之間的矛盾問題,確保建造質量和效率雙贏。圍繞軍標體系,他們加大戰略優化、組織變革、生產模式創新,將18個部門重組為營銷中心、防務裝備中心、技術質量中心、生產運營中心、成本中心、黨群綜管中心,以六大中心為抓手,推行扁平化管理,推動生產流程、管理模式和計劃工序的標準化,通過嚴格的工序管理,淘汰低效人員,挖掘資源配置潛力,并引進了國內造船行業首套多工作臺、離散非標組件自動焊接工作站,推開了智能制造的大門,進一步打開了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身處長江側畔,放眼深海大洋。見證著中國海軍逐夢深藍、向海圖強的偉大時刻的蕪湖造船廠,借助軍工生產打出的良好口碑和積累的技術人才優勢,蕪湖造船廠成功邁入高端液貨船市場,承建國內首制28000噸特涂化學品船,在圖紙拖期5個多月的情況下,以周密的生產統籌謀劃和嚴苛的工藝質量控制快速推進建造節點,最終按期保質交付船舶。船東驚嘆地夸贊,“你們的建造速度真是不可思議,關鍵質量還這么好。”
國內收獲贊譽,國外斬獲佳績。蕪湖造船廠先后成功建造了6000HP平臺供應船、24000噸重吊船、6500HP平臺守護船、環保型清污船以及82000噸散貨船、64000噸散貨船等民船產品,產品遠銷丹麥、德國、英國、希臘、芬蘭、印度、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客商一致好評。
記者一路參觀,偌大的廠區到處是一派繁忙的景象。“這是正在為瑞典船東建造22000噸混合動力化學品船姊妹船,是全球首型混合動力化學品船,是我們進攻國際高端市場的又一次突破。”船廠領導自豪地說,“目前,我們手持各類船舶訂單可供生產30個月,大部分都是高端船舶,具有技術難度大、質量要求高、周期控制難等特點,但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將它們打造成一個個精品,實現從‘緊跟’向‘引領’的轉變,展現百年蕪船的時代風采。”
地處長江之畔,離出海口500公里,蕪湖造船廠沒有國內其他沿海船廠的天然優勢,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走出江河,邁向深藍,令人感佩,也值得正在破局制造業難題的大小廠家從中尋找答案。
深情凝望雙甲子,芳華與共再出征。奔流不息的長江水見證著百年蕪船強軍報國的熾熱情懷,也見證了他們團結拼搏、砥礪前行的鏗鏘足跡。今年,蕪湖造船廠迎來建廠120周年,百年蕪船依然年輕,未來也將更加美好。
這兩種世界先進水平的國產裝備,在保家衛國的疆場上大放異彩,卻少有人知道,他們誕生于同一地方——蕪湖造船廠。
從1900年建廠至今,這座位于長江側畔的老船廠,與國家命運榮辱與共,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歷經百年風雨洗禮,如今依然青春煥發。
回顧蕪湖造船廠篳路藍縷、傳承發展的精彩故事,蕪船人不會忘記,上世紀50年代,為加快海防建設,國家將蕪湖造船廠指定為木質魚雷快艇生產廠,從此,蕪湖造船廠將自身發展與軍工使命緊密結合,靠強軍報國的情懷和開拓創新的精神,勇立時代潮頭、戮力拼搏進取,逐漸發展成為國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造船企業之一。
一入軍工門,永做軍工人
嘹亮的軍號聲響起,蕪湖造船廠的工人迎著朝氣蓬勃的陽光,開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這里的軍號聲數十年如一日,每天聽到號聲,就有種催人奮進的感覺。”蕪湖造船廠展覽館的工作人員也早已收拾停當,等待即將前來參觀的中海油考察團。
新中國成立初期,海軍建設迫在眉睫,國家向蕪湖造船廠下達了全面轉型建造02型木質魚雷艇的國防生產任務。不講任何條件,不計任何代價,蕪船人團結一致、日夜奮戰,僅用數月便完成廠房改造、體制調整、物資準備等全部工作,全力以赴攻克技術設計、武器安裝等諸多難題,將一艘艘性能優越的魚雷艇交付海軍。作為新中國最早的海軍船廠之一,歷經60余年發展,軍工精神深刻影響著蕪湖造船廠的價值追求,深植于每一名蕪船人的內心。
采訪中,記者看到生產車間有一位古稀之年的老者,正在和幾個年輕工程師討論機械安裝細節。他就是蕪湖造船廠首席技術顧問任承松。
1963年,剛從船校畢業的任承松響應祖國號召,離開上海老家,來到蕪湖造船廠工作。從參與建造魚雷艇到現代化艦船,從青澀少年到滿頭白發,任承松參與建造的艦艇數百艘,先后取得十余項國家專利,將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全部奉獻給了軍工事業。
“當年進廠,看到魚雷艇就很好奇,聽說要用來保衛祖國的海疆,那一刻,我就覺得這份工作很重要,也特別自豪。”回想往昔,任承松仍激動不已。一眼軍工,一生軍工。看到自己參與建造的一艘艘艦艇,從長江下水,馳騁萬里海疆,任承松既感到無憾,也感到欣慰。
如今,人民海軍走向遠海深藍。多型新型艦船下水入列,任承松對海軍的先進戰艦如數家珍,也令這名生于戰爭年代的老人感慨萬千,“搞軍工是為國家安全做事,首先要有愛國精神,帶著感情才能服務好國防,為國家和軍隊造出質量最好的裝備。”
愛國為民,軍工本色。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全國汛情十分嚴峻,江城蕪湖更是洪水圍困的重災區。位于長江邊上的蕪湖造船廠第一時間組織抗洪突擊隊,奔赴抗擊洪魔的主戰場,同部隊官兵并肩作戰,風餐露宿,晝夜堵管涌,加固堤壩,連續奮戰1個月多月,直到擊退洪水,家園無恙。得知他們是軍工廠的員工后,部隊官兵感嘆地說,“難怪你們戰斗作風這么頑強!”
永葆創新活力,擦亮“軍字招牌”
2018年4月,南海,新時代人民海軍豪邁亮相,接受習近平主席的檢閱,48艘戰艦鐵流澎湃,10000余名官兵雄姿英發……
“在建設世界一流海軍的時代大潮中,我們要主動作為,勇于擔當,不辱軍工使命。”張釗說道,受閱的艦船都是新一代國產艦船,開拓創新的精神貫穿了整個建造過程。
那年,某型艦首艦在蕪湖造船廠開建。大量采用的新工藝,給定的新標準成為巨大挑戰。艦上需要安裝一種主動式減搖裝置,這在軍艦和郵輪等高端船型上應用非常廣泛。按照新的安裝標準要求,精度比以往整整提高了一倍,傳統工藝技術已不能滿足設備上艦應用精度要求。
為突破這一難題,該廠組織技術人員反復研究攻關,通過技術手段創新,利用三維空間精準確定鰭軸中心線,優化鰭座結構形式等方式,研發了一整套新的技術工藝,大大降低了安全風險和施工周期,在非收放式減搖鰭的精度應用上,達到了行業領先水平。
焊工徐箭是“安徽省國防科技工業勞模”,廠里有名的技術能手、創新達人,多項專利技術都是國內首創。某型登陸艇內部構造特殊,在焊接管路時,不僅需要在管道內充入高濃度氬氣防止接口氧化,而且工序復雜,在狹窄的艙室內長時間作業極易發生危險。“一定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徐箭邊干邊琢磨,經過反復試驗,他根據管路特點研究出了墊片焊接工藝,既不用往管道充氬氣,還確保了焊接質量和速度,一舉解決了焊接難題。
“不懼挑戰,勇于創新,就像潛意識一樣,融入蕪船人的性格,讓這座百年船廠煥發著生機和活力。”廠領導介紹,圍繞船舶產品的創新研發,從生產設計到詳細設計領域,采取多種形式,搭建公共科研創新平臺,激發創新活力,加大研發深度,創造了中國造船史上37項第一,掌握關鍵核心技術72項,多次榮獲國家科學進步獎、國家重點新產品獎和國防科技進步獎,在中國造船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守住品質“生命線”,放飛深藍夢想
1958年9月20日,毛澤東主席親自視察蕪湖造船廠。他坐上該廠生產的02木質魚雷快艇在長江航行20余海里,并觀看魚雷發射操作,他高興地說,“這個艇好啊!”
“造質量最好的軍品,既是軍工人的本分,更是國家安全需要。”在蕪湖造船廠,這是人人都明白的一個道理。某新型艦艇選用的新型鋼,強度高、韌性好、耐腐蝕性強,但是這種鋼碳當量高,焊接后容易產生裂紋和氣泡。為了確保焊接效果符合標準要求。工廠技術人員蹲在實驗室,反復調整電流、電壓、焊料等參數,經過上百次試驗,終于攻克了新型鋼焊接難題。經過X光對成千上萬條焊縫進行探傷檢查,一次拍片合格率全部達標。從圖紙設計到艇體焊接,從設備安裝到下水試航,“蕪船人”精益求精,不放過一個細節,不錯過一個紕漏,盡全力將艦船質量做到極致,先后為海軍、陸軍及武警部隊建造了上百艘先進的戰斗艦艇、巡邏艇、掃雷艇、大型輔助艦、新型舟橋等產品,成為國防一線的“硬核擔當”。
近年來,隨著軍事斗爭準備的加緊推進,軍品建造周期被大幅壓縮。為適應這種變化,他們積極推進精益管理,以此解決時間和質量之間的矛盾問題,確保建造質量和效率雙贏。圍繞軍標體系,他們加大戰略優化、組織變革、生產模式創新,將18個部門重組為營銷中心、防務裝備中心、技術質量中心、生產運營中心、成本中心、黨群綜管中心,以六大中心為抓手,推行扁平化管理,推動生產流程、管理模式和計劃工序的標準化,通過嚴格的工序管理,淘汰低效人員,挖掘資源配置潛力,并引進了國內造船行業首套多工作臺、離散非標組件自動焊接工作站,推開了智能制造的大門,進一步打開了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身處長江側畔,放眼深海大洋。見證著中國海軍逐夢深藍、向海圖強的偉大時刻的蕪湖造船廠,借助軍工生產打出的良好口碑和積累的技術人才優勢,蕪湖造船廠成功邁入高端液貨船市場,承建國內首制28000噸特涂化學品船,在圖紙拖期5個多月的情況下,以周密的生產統籌謀劃和嚴苛的工藝質量控制快速推進建造節點,最終按期保質交付船舶。船東驚嘆地夸贊,“你們的建造速度真是不可思議,關鍵質量還這么好。”
國內收獲贊譽,國外斬獲佳績。蕪湖造船廠先后成功建造了6000HP平臺供應船、24000噸重吊船、6500HP平臺守護船、環保型清污船以及82000噸散貨船、64000噸散貨船等民船產品,產品遠銷丹麥、德國、英國、希臘、芬蘭、印度、馬來西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客商一致好評。
記者一路參觀,偌大的廠區到處是一派繁忙的景象。“這是正在為瑞典船東建造22000噸混合動力化學品船姊妹船,是全球首型混合動力化學品船,是我們進攻國際高端市場的又一次突破。”船廠領導自豪地說,“目前,我們手持各類船舶訂單可供生產30個月,大部分都是高端船舶,具有技術難度大、質量要求高、周期控制難等特點,但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將它們打造成一個個精品,實現從‘緊跟’向‘引領’的轉變,展現百年蕪船的時代風采。”
地處長江之畔,離出海口500公里,蕪湖造船廠沒有國內其他沿海船廠的天然優勢,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走出江河,邁向深藍,令人感佩,也值得正在破局制造業難題的大小廠家從中尋找答案。
深情凝望雙甲子,芳華與共再出征。奔流不息的長江水見證著百年蕪船強軍報國的熾熱情懷,也見證了他們團結拼搏、砥礪前行的鏗鏘足跡。今年,蕪湖造船廠迎來建廠120周年,百年蕪船依然年輕,未來也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