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神經”精準控制各個環節
郵輪辦,被易國偉形象地比喻為整個郵輪項目的“中樞神經”,通過監控郵輪項目各個環節的活動,來溝通、了解并匹配各相關方需求,確保項目平穩運行。“首制郵輪項目程序文件已有近百個,再根據專業、目標層層分解,只有這樣,才能摳到每一個細節。”
“最困難的還不止于此。”他撓了撓頭,“實際操作中,每個細分的項目都有多個條件約束,當這些約束條件幾何級地疊加上去,做好協同,保證項目的順利推進,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對每個專業領域都有充分的了解,梳理流程、制定程序、收集意見、及時更新改進。
據他介紹,一般的普通項目大約有5000個操作內容,但在郵輪項目中,僅總控計劃就有近10萬個。與此同時,郵輪上建部分的住艙、公共區域等已經被分成了100多個大大小小的工程總包,交由專業的總包供應商分別獨立完成,每一個工程包都有自己的方案和實施計劃,都需要和郵輪平臺部分、其他的一個或多個包進行多任務的交叉協同。小到一個開關的具體位置,接幾根線,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都要細細斟酌。工程界面之復雜、工程量之大無法想象,易國偉用“燒腦”來形容這項工作。他笑著說,自己腦門上的頭發,已經被“燒”得差不多了。
300余米郵輪誤差在3毫米以內
郵輪是個重達6萬噸的龐然大物,建造起來卻猶如在鋼板上“繡花”,對每一個細節的精度要求都極高。
搭好框架遠遠不夠,郵輪上所有的客房都是在陸地上做好,再通過自動電梯,運輸到郵輪里,焊接相連。在這艘長達300余米的巨輪里,2000多個房間,拼接后安裝到船上的誤差需要控制在3毫米以內。
一間和普通賓館客房看上去如出一轍的房間,其實運用的材料也大不相同。普通的陸地上的各種內部裝飾,各種木材石材都可以用,但在船上用的就是強度更高、重量更輕的輕質合金板;而部分管系使用了鋁塑合金復合管。“橫平豎直,可不是說說而已。”易國偉說,一把2米長的尺子放在房間的墻面上,連一張薄薄的A4紙,都沒辦法從縫隙里塞進去。這樣的精度,才能算是合格。
細節,決定成敗。每天,易國偉都盡可能地要抽出時間趕去現場。“很多問題電腦上看不出毛病,一到現場就發現了細節的漏洞。”查進度、看流程、走倉庫,他要確保每一個資源都在最合適的環節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帶動國內郵輪產業鏈共同成長
為了讓巨輪入海,外高橋造船廠將原來的船塢特地加長了200米,以滿足郵輪總段拼接的需要。船廠騰出了三分之一的場地留給郵輪項目,倉儲面積更是創下了新高。一次運輸超過2萬個非標的零部件,光是清點,就花去了半個月時間。
對于外高橋造船而言,郵輪項目的落地,是一次全新的“體驗”,也是一次轉型升級的開始。“我們的船廠整體設計畢竟不是為了造郵輪而建設的。這讓我們不得不做出很多改變,也逐漸從傳統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在易國偉看來,郵輪項目不僅是打造一艘巨輪,也是重塑船廠、管理模式,甚至是整條產業鏈。
事實上,郵輪產業是一個壟斷行業,目前世界上只有意大利和德國具備生產的能力。在易國偉看來,既然中國要造,就要打破國外壟斷。此次中國建設的大型郵輪總長323.6米,型寬37.2米,最大航速22.6海里/小時,最多可容納乘客5246人,擁有客房2125間,擁有高達16層的龐大上層建筑生活娛樂區域。和嘉年華旗下的同檔次郵輪相比,其綜合成本更低。有意思的是,在娛樂區域和餐飲區域,還加入了中國特色的火鍋館、麻將館等獨特的元素。
雖然這艘郵輪項目中,引進了意大利vista級船型平臺,大部分重要設備和材料仍然依賴于進口,但讓人欣喜的是,已經有國內的相關制造業加入到了項目中。
易國偉說,在國內有相當多的企業正躍躍欲試,希望進入郵輪產業,這些特殊場景下的應用,可以進一步提升企業自身的制造能力。“很多供應商就愿意通過郵輪建造的平臺,實現技術增長,這樣就能在未來勝任更多定制的項目。一艘郵輪,其實也帶動了一條產業鏈。未來的郵輪中,我們也許可以看到更多本土化設計和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