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了位于上海浦東的中國船舶大廈,中國船舶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船舶)的高層領導及工作人員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當日,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前11個月,中國船企新接訂單2131萬載重噸,占全球總新接訂單量的49.4%,居世界第一。
中國船舶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因為訂單爆滿,目前,中國船舶包括江南造船廠在內的各地子公司幾乎都在滿負荷運轉中,一些船廠及修船廠的訂單都排到了3年以后。此外,中國船舶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廠現在還在積極推進豪華郵輪的建造,預計該郵輪于2023年進行交付。
訂單爆滿抓住機遇
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統計數據顯示,近10年來,我國逐漸成為全球第一大造船中心,中國造船業在全球市場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2019年,全球造船新接訂單量為6440萬載重噸,其中中國造船新接訂單量為2813萬載重噸,占全球總新接訂單量的43.7%。
中國船舶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船集團”)核心軍民品主業上市公司。中國船舶上述負責人介紹,南北船合并以來,中船集團成為全球最大造船集團,上市公司也由此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公司方面加緊資源整合,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疫情期間也從不放松,春節期間重點項目未曾停工,公司還采用遠程辦公、“云簽約”等多種方式積極開拓市場訂單。
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中國船舶旗下江南造船廠的訂單基本上排到2023年下半年,VLGC(液化氣船)市場占有率達到全世界市場的57%,同時集裝箱船方面年底還有一批訂單;上海外高橋造船廠研發推出了更契合未來環保需求的雙燃料油船,實現新的技術突破,并在今年11月份與裕民航運簽訂了4艘19萬噸雙燃料散貨船的建造合同;中船澄西修船業務一直處于國內修船廠的第一梯隊,公司主攻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特種船舶的修理和改裝,目前訂單飽滿。
長城證券機械行業分析師王志杰接受《證券日報》記者的采訪時表示,目前,全球造船行業主要集中在中日韓三國,三國競爭過程中中國處于領跑態勢,無論是新接訂單量、造船完工量、還是在手訂單量等指標,中國船企的優勢都較為明顯。
“疫情對中國船企訂單占比增多有正面影響,但不是主要因素,近幾年我國各大船廠在面對逆境時,主動加大創新力度,高附加值船型不斷獲得突破,原有優勢船型得以加強,未來發展可期。”對于我國訂單增多的原因,王志杰表示。
市場復蘇信心充足
近十年來,世界造船業持續低迷,反映航運景氣程度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在2016年一度下探至歷史最低點。不過,中國船舶方面判斷,目前整個行業是在好轉,一些舊船型將迎來淘汰,需求會不斷恢復,公司需要抓住機會。
談及國際競爭,中國船舶的高層都表現出相當的信心,“公司一直在追求高質量發展,以強大的科研創新實力、先進的管理水平和精湛的制造工藝,持續引領行業發展。”
據介紹,近年來除去追求訂單量,公司也在高端船型等技術方面不斷進步改善,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造船技術難題。目前中國船舶公司已經擁有非常完整的船舶譜系,甚至即將摘取全球造船業皇冠上的又一顆明珠——豪華郵輪。
據悉,大型郵輪是造船行業難度最高的船型之一,早前豪華郵輪的制造被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高度壟斷。中國首制的豪華大型郵輪目前就在外高橋造船廠進行船塢搭載。
今年3月份,該郵輪實現連續生產,同時,郵輪專用船塢接長、薄板中心廠房等船廠適應性改造項目先后完工交付。11月10日,郵輪轉入塢內連續搭載階段,實現了從詳細設計、生產設計到實船總裝搭載的里程碑式跨越。中國船舶方面預計,該郵輪大約會在2023年交付。
王志杰表示,雖然全球造船市場整體需求還處于較弱的狀態,但不少老舊船型正在退出運力市場,隨著疫苗推出后全球經濟有望回到正軌,RCEP簽署將增加區域貿易的活躍度,需求逐步修復。
他認為,中國船舶公司軍民品艦船產品線豐富,是我國高端船舶裝備制造的中堅力量代表,公司在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三大民品主力船型優勢較為突出,在高端特種船舶、郵輪等環保及高附加值船舶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突破,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當日,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前11個月,中國船企新接訂單2131萬載重噸,占全球總新接訂單量的49.4%,居世界第一。
中國船舶相關負責人對此表示,因為訂單爆滿,目前,中國船舶包括江南造船廠在內的各地子公司幾乎都在滿負荷運轉中,一些船廠及修船廠的訂單都排到了3年以后。此外,中國船舶旗下上海外高橋造船廠現在還在積極推進豪華郵輪的建造,預計該郵輪于2023年進行交付。
訂單爆滿抓住機遇
英國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統計數據顯示,近10年來,我國逐漸成為全球第一大造船中心,中國造船業在全球市場所占的比重不斷上升。2019年,全球造船新接訂單量為6440萬載重噸,其中中國造船新接訂單量為2813萬載重噸,占全球總新接訂單量的43.7%。
中國船舶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船集團”)核心軍民品主業上市公司。中國船舶上述負責人介紹,南北船合并以來,中船集團成為全球最大造船集團,上市公司也由此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公司方面加緊資源整合,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疫情期間也從不放松,春節期間重點項目未曾停工,公司還采用遠程辦公、“云簽約”等多種方式積極開拓市場訂單。
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中國船舶旗下江南造船廠的訂單基本上排到2023年下半年,VLGC(液化氣船)市場占有率達到全世界市場的57%,同時集裝箱船方面年底還有一批訂單;上海外高橋造船廠研發推出了更契合未來環保需求的雙燃料油船,實現新的技術突破,并在今年11月份與裕民航運簽訂了4艘19萬噸雙燃料散貨船的建造合同;中船澄西修船業務一直處于國內修船廠的第一梯隊,公司主攻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特種船舶的修理和改裝,目前訂單飽滿。
長城證券機械行業分析師王志杰接受《證券日報》記者的采訪時表示,目前,全球造船行業主要集中在中日韓三國,三國競爭過程中中國處于領跑態勢,無論是新接訂單量、造船完工量、還是在手訂單量等指標,中國船企的優勢都較為明顯。
“疫情對中國船企訂單占比增多有正面影響,但不是主要因素,近幾年我國各大船廠在面對逆境時,主動加大創新力度,高附加值船型不斷獲得突破,原有優勢船型得以加強,未來發展可期。”對于我國訂單增多的原因,王志杰表示。
市場復蘇信心充足
近十年來,世界造船業持續低迷,反映航運景氣程度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在2016年一度下探至歷史最低點。不過,中國船舶方面判斷,目前整個行業是在好轉,一些舊船型將迎來淘汰,需求會不斷恢復,公司需要抓住機會。
談及國際競爭,中國船舶的高層都表現出相當的信心,“公司一直在追求高質量發展,以強大的科研創新實力、先進的管理水平和精湛的制造工藝,持續引領行業發展。”
據介紹,近年來除去追求訂單量,公司也在高端船型等技術方面不斷進步改善,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的造船技術難題。目前中國船舶公司已經擁有非常完整的船舶譜系,甚至即將摘取全球造船業皇冠上的又一顆明珠——豪華郵輪。
據悉,大型郵輪是造船行業難度最高的船型之一,早前豪華郵輪的制造被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高度壟斷。中國首制的豪華大型郵輪目前就在外高橋造船廠進行船塢搭載。
今年3月份,該郵輪實現連續生產,同時,郵輪專用船塢接長、薄板中心廠房等船廠適應性改造項目先后完工交付。11月10日,郵輪轉入塢內連續搭載階段,實現了從詳細設計、生產設計到實船總裝搭載的里程碑式跨越。中國船舶方面預計,該郵輪大約會在2023年交付。
王志杰表示,雖然全球造船市場整體需求還處于較弱的狀態,但不少老舊船型正在退出運力市場,隨著疫苗推出后全球經濟有望回到正軌,RCEP簽署將增加區域貿易的活躍度,需求逐步修復。
他認為,中國船舶公司軍民品艦船產品線豐富,是我國高端船舶裝備制造的中堅力量代表,公司在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三大民品主力船型優勢較為突出,在高端特種船舶、郵輪等環保及高附加值船舶方面取得了較大的突破,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