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應對氣候變暖,近年來,國際海事環保要求日趨嚴格,對船舶溫室氣體減排要求越來越高,減碳成為船舶工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董強在今年全國兩會建議加快發展零碳排放船舶,搶占船舶工業國際競爭的新高地。
2018年,國際海事組織(IMO)制定了2050年碳減排目標;2020年,我國提出“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標,這些都表明,國際海運業對溫室氣體減排已達成共識。同時,歐盟還決定從2022年開始將海運業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預計實施對象為停靠在歐洲港口的5000總噸(GT)以上的船舶,這無疑對船舶溫室氣體減排形成倒逼機制。對此,主要造船和航運大國都認為,零碳排放船舶是未來造船及航運業的發展趨勢,已從戰略安排、技術研發,到市場推動和政策環境進行了全面部署。
當前,我國零碳排放船舶發展與國外存在明顯差距,在頂層規劃方面缺少有力且實用的發展路線圖,在具體研發如船型設計、新型燃料研發、適用于新型燃料或更高能效的動力系統研發等方面亟待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國產配套應用方面也是困難重重。為加快我國零碳排放船舶發展,董強提出,中國作為全球主要的貿易大國、航運大國、造船大國,必須采取強有力的行動,確保低碳/無碳創新技術研發與應用以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
董強建議,首先,應將低碳/零碳排放船舶發展納入船舶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結合我國國情和技術成熟度編制低碳/零碳排放船舶發展頂層規劃,明確零碳排放船舶發展路徑與低碳/零碳排放的階段性目標和相應支持政策。其次,應大力支持低碳/零碳排放船舶研發和運營,如設立低碳/零碳排放船舶重大科研項目,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制定對低碳/零碳排放船舶及重大配套設備研發、制造、試驗、應用等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政策;支持和鼓勵船東訂購低碳/零碳排放船舶和采用國產相關配套設備,加快低碳/零碳排放船舶技術研發和市場化應用。同時,董強提出,還應積極推動產業技術交流合作,支持國內產業鏈上下游交流合作,發揮大型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支持電氣、航天、能源等其他行業與船舶工業的技術交流合作,加快燃料電池、低溫材料等領域的技術上船應用的研發;支持國內外技術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提升我國在相關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董強認為,助力實現中國“3060”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目標,中國造船業、航運業必須大力推進零碳排放船舶發展,同時加快培育低碳/零碳排放船舶新內需,將液化天然氣(LNG)加注站、船用加氫站、船舶大功率充電樁等納入“新基建”范圍,在資金投入、運營維護等方面提供支持政策,確保基礎設施建設與低碳/零碳排放船舶研發運營計劃保持同步;制定瞄準未來更高溫室氣體減排要求、實施新一輪老舊船舶淘汰計劃和“綠色長江”“綠色珠江”等產業化項目支持政策;通過設立產業基金、財政補貼等方式,支持高能耗、高排放的遠洋、沿海、內河船舶拆解更新;推動LNG燃料、鋰電池、燃料電池等新型動力應用,支持船舶改造油氣收集系統和岸電受電設施。
當前,我國零碳排放船舶發展與國外存在明顯差距,在頂層規劃方面缺少有力且實用的發展路線圖,在具體研發如船型設計、新型燃料研發、適用于新型燃料或更高能效的動力系統研發等方面亟待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國產配套應用方面也是困難重重。為加快我國零碳排放船舶發展,董強提出,中國作為全球主要的貿易大國、航運大國、造船大國,必須采取強有力的行動,確保低碳/無碳創新技術研發與應用以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
董強建議,首先,應將低碳/零碳排放船舶發展納入船舶工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結合我國國情和技術成熟度編制低碳/零碳排放船舶發展頂層規劃,明確零碳排放船舶發展路徑與低碳/零碳排放的階段性目標和相應支持政策。其次,應大力支持低碳/零碳排放船舶研發和運營,如設立低碳/零碳排放船舶重大科研項目,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制定對低碳/零碳排放船舶及重大配套設備研發、制造、試驗、應用等全生命周期的支持政策;支持和鼓勵船東訂購低碳/零碳排放船舶和采用國產相關配套設備,加快低碳/零碳排放船舶技術研發和市場化應用。同時,董強提出,還應積極推動產業技術交流合作,支持國內產業鏈上下游交流合作,發揮大型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支持電氣、航天、能源等其他行業與船舶工業的技術交流合作,加快燃料電池、低溫材料等領域的技術上船應用的研發;支持國內外技術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提升我國在相關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董強認為,助力實現中國“3060”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目標,中國造船業、航運業必須大力推進零碳排放船舶發展,同時加快培育低碳/零碳排放船舶新內需,將液化天然氣(LNG)加注站、船用加氫站、船舶大功率充電樁等納入“新基建”范圍,在資金投入、運營維護等方面提供支持政策,確保基礎設施建設與低碳/零碳排放船舶研發運營計劃保持同步;制定瞄準未來更高溫室氣體減排要求、實施新一輪老舊船舶淘汰計劃和“綠色長江”“綠色珠江”等產業化項目支持政策;通過設立產業基金、財政補貼等方式,支持高能耗、高排放的遠洋、沿海、內河船舶拆解更新;推動LNG燃料、鋰電池、燃料電池等新型動力應用,支持船舶改造油氣收集系統和岸電受電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