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二十年里,日本造船業的境遇是每況愈下:日立造船、日本鋼管、住友重機、石川島播磨重工等曾經的名牌船廠、航母船廠不是被迫出售合并,就是關門歇業。
而在近日,這股寒風終于是吹到了造船巨頭三井重工頭上:根據協議,三井重工將把目前造船業務的大頭,即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建造業務轉售于三菱重工,至此三井將逐步把造船業務轉移到合資的中國船廠,日本國內的軍民造船則告一段落。
在新世紀拉開序幕那會兒,三菱重工和三井重工還都是日本造船業的支柱,船舶下水噸位曾分列第一第二,但轉眼二十年過去,三井重工不僅把軍艦業務拋售于三菱,民船業務也幾乎是奄奄一息。
反差如此劇烈的原因很簡單。少子化從人才層面摧毀了日本重工業的根基,使得三井重工這樣的巨頭空有大船塢、先進機械、前沿技術,但卻就是吃不到造船這口飯,坐視這塊大餅被中韓分食,完全束手無策。
對于日本造船業來說,三井重工“變賣家產”的消息其實并沒有什么沖擊力,因為在個把月前,日本第二大造船企業JMU和第一造船企業今治才剛啟動了合并進程,原因也和三井重工一樣,造船不掙錢,不如借合并的機會重整、裁員、賣地皮賣機器,縮減運營成本。
當然了,相比起客戶斤斤計較的商船、民船建造,日本政府出錢造自衛隊艦艇的買賣確實是保本生意,說是鐵飯碗也不為過,但三井就是連鐵飯碗的成本都難以控制,窘況可見一斑。
從盈利整合的角度講,三菱建造軍用艦艇的規模更大,確實適合“接盤”三井的造艦業務,那這么看來,三菱重工豈不是一家獨大,成了這次合并生意的大贏家?
當然不是。三菱重工也許確實能靠接盤三井提高軍艦建造能力,但前提是三菱重工在過去二十年里也一樣關停了不少造船廠,民船建造業也早就完全退出,如今閃轉騰挪不過是茍活而已。
更關鍵的問題在于,三菱重工過去兩年間在日本國產大飛機項目上栽了大跟頭,巨虧一筆天文數字,給些“補償”也就看上去不為過了。
而從英國的經驗、教訓來看,商船民船和軍艦之間的關系猶如“唇亡齒寒”:一旦造船企業全面從商船領域撤退,軍艦的建造成本勢必要迅速上升,長久來看勢必要失去建造軍艦的能力,只不過是茍延殘喘的時間長短問題罷了。
換句話說,無論如何合并、轉售,日本造船業衰敗的大局已經注定。
當然這也不是結束,而是開始,不要忘記三菱重工接收三井造艦業務的初衷,正是填補三菱在客機業務上的缺漏:缺乏創新能力、少子化、工業能力的缺失,甚至是日本在國際社會上的議價權貧弱,都造成了日本重工業舉步維艱的現狀。
所以,三井和三菱的合并并非是日本造船業衰落的標志,更像是日本重工業“歸零”的征兆,曾經造飛機、造船和造汽車都堪稱一絕的工業島國,已經悄然遠去。
而在近日,這股寒風終于是吹到了造船巨頭三井重工頭上:根據協議,三井重工將把目前造船業務的大頭,即日本海上自衛隊艦艇建造業務轉售于三菱重工,至此三井將逐步把造船業務轉移到合資的中國船廠,日本國內的軍民造船則告一段落。
在新世紀拉開序幕那會兒,三菱重工和三井重工還都是日本造船業的支柱,船舶下水噸位曾分列第一第二,但轉眼二十年過去,三井重工不僅把軍艦業務拋售于三菱,民船業務也幾乎是奄奄一息。
反差如此劇烈的原因很簡單。少子化從人才層面摧毀了日本重工業的根基,使得三井重工這樣的巨頭空有大船塢、先進機械、前沿技術,但卻就是吃不到造船這口飯,坐視這塊大餅被中韓分食,完全束手無策。
對于日本造船業來說,三井重工“變賣家產”的消息其實并沒有什么沖擊力,因為在個把月前,日本第二大造船企業JMU和第一造船企業今治才剛啟動了合并進程,原因也和三井重工一樣,造船不掙錢,不如借合并的機會重整、裁員、賣地皮賣機器,縮減運營成本。
當然了,相比起客戶斤斤計較的商船、民船建造,日本政府出錢造自衛隊艦艇的買賣確實是保本生意,說是鐵飯碗也不為過,但三井就是連鐵飯碗的成本都難以控制,窘況可見一斑。
從盈利整合的角度講,三菱建造軍用艦艇的規模更大,確實適合“接盤”三井的造艦業務,那這么看來,三菱重工豈不是一家獨大,成了這次合并生意的大贏家?
當然不是。三菱重工也許確實能靠接盤三井提高軍艦建造能力,但前提是三菱重工在過去二十年里也一樣關停了不少造船廠,民船建造業也早就完全退出,如今閃轉騰挪不過是茍活而已。
更關鍵的問題在于,三菱重工過去兩年間在日本國產大飛機項目上栽了大跟頭,巨虧一筆天文數字,給些“補償”也就看上去不為過了。
而從英國的經驗、教訓來看,商船民船和軍艦之間的關系猶如“唇亡齒寒”:一旦造船企業全面從商船領域撤退,軍艦的建造成本勢必要迅速上升,長久來看勢必要失去建造軍艦的能力,只不過是茍延殘喘的時間長短問題罷了。
換句話說,無論如何合并、轉售,日本造船業衰敗的大局已經注定。
當然這也不是結束,而是開始,不要忘記三菱重工接收三井造艦業務的初衷,正是填補三菱在客機業務上的缺漏:缺乏創新能力、少子化、工業能力的缺失,甚至是日本在國際社會上的議價權貧弱,都造成了日本重工業舉步維艱的現狀。
所以,三井和三菱的合并并非是日本造船業衰落的標志,更像是日本重工業“歸零”的征兆,曾經造飛機、造船和造汽車都堪稱一絕的工業島國,已經悄然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