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傳來的汽笛聲,意外擱淺的“瓦杰巴”輪重新昂頭挺胸,緩緩駛出廣東中遠海重工碼頭,迎著朝陽順利啟航,踏上新的征途。一聲汽笛、一句告別,久扣心弦,伴隨著一群修船人的汗水,慢慢遠去。
舍假期,項目推進不松勁
“瓦杰巴”輪于2月5日因滿載擱淺,臨時進廠搶修。經勘察,該輪首尖倉及1號倉雙層底嚴重海損,換板量近400噸。由于首尖艙線型大,施工難度高,換板工程成了“瓦杰巴”修復的“攔路虎”。
進廠期間恰逢年關將近,眾多管理人員及分承包方員工有強烈的返鄉意愿,勞動力缺口矛盾凸顯。為了確保項目進展按預期推進,修船事業部迅速成立項目組,合理調配人員分工,明確責任目標,并做好分承包方隊伍的留置政策宣貫,號召施工人員留穗過年。
項目組成員主動放棄春節假期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年二十九至年初四,在塢內完成工程勘驗,臨時封堵艙室,測繪船舶型線,為海損部位修復做好準備。
在修船事業部的統籌安排下,各項生產技術準備工作有序推進,相關人員為保船期做了巨大貢獻。技術部人員回廠加班,進行建模套料出圖;物資部籌集相關需要材料,購買生產物資;制造事業部提前安排,協助數控開料;各生產車間組織落實相關施工隊節后回流人員,保證勞動力供應。
有賴于公司各部門通力合作,一切工作準備就緒。
3月1日,項目正常開工,所有材料、施工人員設備全部到位,比原先計劃提前了2天。
保線型,精準修復無偏差
艏部線型恢復的好壞,關系到船體的結構布置、艙室容積的保持、航向穩定性乃至船舶修復后的美感。為了保證受損區域船體結構恢復至原船的原始狀態,項目組始終盯緊這項重點工程,逐個攻破各項困難點。
船方資料不全,沒有線型圖,給設計建模、套料提出了很大挑戰。項目組積極創造條件,現場測繪,并借助恰好在廠修理的同型姐妹船“博興”輪進行線型數據二次復核,確保萬無一失。
由于工程量較大且全部工程為塢內換板工程,過長的塢期損耗將對公司造成巨大的損失。項目組結合廠內資源實際情況,對總體策劃再三優化,最終選擇了吊裝難度大的飛龍山塢。飛龍山塢浮吊跨度大,可最大限度增加預制重量,減少塢內安裝工程量。修復區域總體分為七個分段,最大分段重量達106噸。
項目組針對分段制作及吊裝編制了專項策劃,包括兩份吊裝順序策劃、割舊策劃、防變形策劃、新作分段不規則體翻身策劃、水上轉運策劃等,為保證線型恢復原狀奠定基礎。
隨著散貨市場運價的上揚,船東要求縮短修復周期,對項目組更是新的挑戰。由于前期工作準備充足,項目組迎難而上,做到緊湊而不緊張,始終緊繃著船舶防變形控制這根弦,在此前提下,想法設法往前趕船期。
保交付,嚴控進度不拖期
開工前期,海損區域左右同時施工,項目組也兵分兩路。分段預制團隊駐守東江廠區,開工即全速,組織近百名施工人員日夜施工,克服了場地、門吊資源緊缺的不利因素,將分段預制時間從20天縮減到了15天。
船上作業團隊盡可能的完成進塢前準備工作,做好首尖倉割舊開口支撐,雙層底舊段支撐,甲板加強方案優化,建立甲板平面測量監控,減少甲板承重,提前卸吊錨鏈及1號倉倉蓋,并在進塢前完成大部分預制油漆,減少了后期船殼油漆產生的塢期。
分段吊裝中,項目組實現了7個分段4天完成吊裝,比原計劃14天塢期提前了兩天出塢。整個分段吊裝過程,忙而不亂,嚴格按策劃施工,防變形控制,割舊步?,吊裝策劃,浮吊最大限度配合,出舊段裝新段整個過程如行云流水。最后各分段對接完美,線型如初,新舊板對接沒有出現明顯變形、拆換等返工現象。
施工后期,出塢后開航近在眼前,項目組絲毫不敢松懈。在泊位不理想,吊運緊張的條件下,想法設法克服,對每個散裝部位排好節點計劃。收尾階段,管理人員主動靠前,總管主管每天參與報驗節點要點,最終所有報驗一次性通過。
在該輪整個修復過程中,廣東中遠海運重工各部門通力合作,近乎完美修復船舶線型,并且提前4天開航,收獲了船東的書面表揚,也得到保險公估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