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6486公里海岸線上,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碼頭。向海而生,浙江船舶產業大多集聚于此。
不久前,浙江船舶產業傳來喜訊:2020年,全省船舶行業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9.4億元,同比增長22.5%,利潤總額4.2億元,扭轉2013年以來行業連續多年虧損局面。雖然盈利不多,但終究是一個好跡象。今年,全省船舶產業延續良好勢頭,取得開門紅。前兩個月,我省船舶規上企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37.4億元,同比增長12.3%;全省規上船企共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8.7億元,同比增長11.5%。人們不禁想問,這是否意味著沉寂已久的浙江船舶產業迎來一個向上的拐點?歷經漫長寒冬,浙江船舶產業發生了哪些變化?
帶著諸多疑問,近日記者走進船舶產業最為集聚的舟山,一探究竟。
扭虧為盈“利”從何來
穿梭于舟山的大小島嶼,一艘艘大小船舶不時映入眼簾。它們是具象的經濟晴雨表,停靠的船舶越多,碼頭越繁忙,就意味著經濟越活躍。
在舟山萬邦永躍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碼頭,一艘名為“EUKOR”的集裝箱船正在修理中。“因國際組織‘綠色修船’要求全球船用燃料油硫含量低于0.5%的限硫規定,從2019年下半年到去年底,船只改裝脫硫塔的需求迫切,直接拉動了修船產業訂單量激增。”公司總經理陳勇告訴記者,限硫規定下,船東面臨采用低硫油、加裝脫硫裝置、使用替代燃料液化天然氣(LNG)三種選擇。其中,加裝脫硫裝置是最為經濟和快速有效的。
以萬邦永躍為例,公司去年一年修船133艘,創下近年來的新高。修船量的急劇上升,使得公司2020年利潤較2019年翻了一番。
同樣搶抓脫硫塔改裝機遇的,還有舟山長宏國際修造船有限公司。走進該公司的船塢內,一派忙碌生產景象,“目前還有去年留下的幾條脫硫改裝船要完成。”公司修船總經理馬衛東說,去年進廠維修船舶達181艘,企業總產值翻了一番。
外部需求利好是全球性的,浙江船舶產業之所以能扭虧為盈,更得益于浙江修船產業集聚優勢和越來越好的區位優勢。
前不久,造船和航運市場分析機構英國克拉克森研究所發布2020年全球修船廠排名,根據2020年修船作業次數統計,全球前十大修船廠中有4家來自舟山市。
“以前舟山沒有保稅油,所以船東往往選擇加部分油,保證能夠開到韓國或者新加坡,在那里加價格優惠的保稅油,也順便在當地維修。”馬衛東介紹,如今舟山發展油氣全產業鏈,加上保稅區的優勢,修船產業迎來多重利好。“現在反過來了,去年一艘外輪在其他國家修了一半不修了,開到我們這里繼續修。”說起這事,陳勇就笑了。
舟山修造船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還來自于產業內的綠色革命。近年來,舟山各船企推動發展模式向質量效益型轉變、資源利用方式向高效清潔安全轉變,走節能降耗、創新驅動、科技引領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目前舟山市綠色修船企業達到17家。
走在“萬邦”一線工作場地,沒有傳統船廠特有的嘈雜、刺鼻的氣味和轟鳴的噴砂噪聲,也不見漫天的揚沙、粉塵,到處是整潔有序的廠區。“這要是以前,在船塢幾百米外都能感受除銹產生的沙塵。”陳勇說,公司可以做到水除銹不漏一滴水,銹鐵回收不入大海洋。
“船舶產業主要分為三大板塊,修船、造船和海工裝備。從結構上看,去年浙江船舶產業扭虧為盈主要貢獻來自于修船。”省船舶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不過,造船虧損幅度也在收窄。”
上述負責人介紹,在全球造船行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這些年浙江不斷調整船企結構,扶優扶強,骨干船企“挺起脊梁”。尤其2019年下半年以來,沿海各地政府持續推進產能優化和以“環保、轉型、資源整合”為主題的船企專項整治提升工作,全省船舶產業集中度繼續提高。截至2020年底,造船三大指標(完工、新承接和手持訂單)的前十位企業占全省比重保持在85%以上。
去蕪存菁,浙江造船企業活力得以煥發。2020年,浙江骨干船企的建造合同按時交付率創下近3年新高。
行業拐點是否已到
船舶行業的拐點,真的來了嗎?
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尤其到了2013年,各大造船企業在手訂單消化完后,凜冬即至。
8年來頗讓人振奮的一個市場信號是在去年10月底,寧波象山一條造了10年的“爛尾船”找到了新買家,完成建造后成功交付。“造船市場在回暖。”舟山長虹國際船舶修造有限公司造船總經理沈志華說。
作為一個在造船行業摸爬滾打20多年的行家,他既見證了金融危機前行業輝煌的高光時刻,也經歷過行業資金斷鏈、產能過剩的窘迫歲月。今年的這個春天,他終于感受到了久違的暖意。
“前幾年我們找船東,現在反過來,船東主動找上門來。”沈志華說,從去年下半年到目前為止,公司已接到10多艘集裝箱船的訂單。據他了解,國內某造船行業龍頭企業,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已經接了60多艘新造船訂單。
沈志華對市場回暖的判斷,還基于他20多年的經驗分析。“上一波最好行情出現在2000年到2005年,而一艘船的船齡一般在18到20年,也就是說,上一輪新造船基本上到了快‘退役’年齡。加上現在國際上對船舶的環保要求不斷提高,船東有新造船的動力。”
沈志華的辦公室緊鄰公司造船車間,嘈雜的焊接聲不絕于耳,“習慣了,聽不到還不舒服呢,噪音大說明訂單飽滿啊。”說完,他那因海風長期吹拂變得黝黑的臉上,露出真摯的笑容。
沈志華感受到的暖意并非個案。在舟山螞蟻島,浙江東海岸船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瑞昌也有同感,“目前集裝箱船下單量比較活躍,包括遠洋的超大集裝箱船和近距離的支線集裝箱船,目前找我們下單意向強烈的船東有好幾家。”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浙江造船三大指標之一的新承接船舶訂單176艘,計227.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3.7%,其中來自國內的訂單增長明顯。
“我只能說是有暖意,但是否就此逆轉還有待觀察。”沈志華告訴記者,隨著國際航運市場逐步復蘇,現在急于下單的船東確實多了,但與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高企相比,船的造價未明顯回升,所以公司接單較為謹慎,“我們仍需要耐心等待時機。”
過去這些年,浙江船舶人都在盼著行業回暖,甚至每隔幾年都會放出行業將回暖的消息,可終究是乍暖還寒。
起風時,有人選擇筑高墻,有人選擇造風車。
“我們不一樣了。”位于岱山縣的浙江友聯修造船有限公司生產管理部副經理李建國,頗有些自豪地說。重整了破產的原東邦造船廠后,浙江友聯將目光瞄準新興的豪華郵輪市場,現已啟動廠區升級改造項目,其中,升級改造一期投資額1.8億元,計劃在2021年底完成。
“這幾年我們通過優化客戶、產品轉型、開拓市場,提升綜合管理能力,來提升船廠的競爭力。”李建國說,在行業寒潮中,他們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承接大型油輪、化學品船等船舶的修造訂單,發掘具有高附加值高產值的專業訂單,最終實現從低端市場向高端市場的華麗轉身。2020年,浙江友聯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增幅均超過30%,利潤總額同比實現100%以上的增長,生產任務十分飽滿。
“等風來”,絕非干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這些年我們一直圍繞這兩件事苦練內功。”黃瑞昌介紹,以公司拳頭產品“7800汽車滾裝船”為例,建造過程中,原來船塢周期和碼頭周期各需4個月,通過這些年來的優化和提升,如今,船塢周期只需90天,碼頭周期縮短至最快72天。
“我們要為行情好轉做足準備。”站在公司碼頭前,咸濕的海風裹挾著絲絲寒意,黃瑞昌語氣堅定。
面對機遇如何抓住
近期,有權威機構預測,從航運市場看,在世界經濟社會逐步恢復的背景下,2021年全球海運貿易量有望回升5%,超越疫情前水平。同時,預計2021年新船成交量有望補償性增長并升至8000萬載重噸。
從遠期看,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中,船舶產業被反復提及,著墨頗濃。如在“十四五”規劃第八章“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部分,明確提到“立足產業規模優勢、配套優勢和部分領域先發優勢,鞏固提升高鐵、電力裝備、新能源、船舶等領域全產業鏈競爭力,從符合未來產業變革方向的整機產品入手打造戰略性全局性產業鏈。”
“全球新造船的蛋糕能不能分到舟山?國家宏觀戰略布局的利好,能否轉為舟山乃至浙江船舶產業的優勢?”這是最近一直縈繞在舟山市經信局裝備處(船舶處)處長嚴海濱腦海中的問題。“舟山正全力發展油氣全產業鏈,與之配套,我們正引導、鼓勵有實力的本地造船企業,圍繞LNG(液化天然氣)運輸和加注船、海工船等在未來具有競爭力優勢且高附加值的船型,做好技術儲備。”嚴海濱說。
短板,補補齊;優勢,不能丟。對浙江船舶產業而言,修船無疑是最具競爭力且大有可為的板塊。
“我們已經做了3年技術儲備,投入巨資修建了專門的車間、進行了專有碼頭的改建提升。”舟山本地一家大型修船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說的就是中國修船企業一直想要突破的LNG船的修理。“目前國內僅個別修船企業在嘗試,而我們今年必須要突破這個課題,進入高端船舶修理梯隊。”
他記得,2019年到全球修船巨頭新加坡吉寶的修船廠參觀時,車間里停的都是LNG船,“當時看了很羨慕,夢想著有朝一日我們的車間里也能停靠這樣的高端船舶。中國修船企業必須要提升,進入這樣的高精尖領域。”
同樣尋找新機遇的還有長宏國際。“隨著國際公約組織對碳排放的嚴格要求,船舶的碳排放要求將隨之升級,船東對主機改裝的需求將逐漸釋放,我們已經聯合了主機廠商,為船東提供了改造方案。”馬衛東介紹。
只修高附加值船舶的萬邦永躍,最近則在進行組織架構的重新調整。“外部市場變了,我們要提前改變。”陳勇介紹,2013年公司開始大力研發綠色修船相關的機器人,成功研發出“船塢勇士”等新型裝備,并因此成為全國唯一一家綠色修船示范企業。數字、綠色、科技時代來臨,修船產業也隨之改變。“我們做了未來10年行業發展預測與分析,組織變革只是第一步。今年一季度我們將先完善組織變革,為迎接未來做好全方位準備。”他說。
陳勇告訴記者,自2006年成立以來,公司始終保持盈利,即便在最艱難的金融危機之中。持續的盈利能力,讓公司得以持續進行研發投入。7年投入超2億元,攻破船舶維修防腐處理系統解決方案;巨資研制的修船機器人遠銷海外,成為公司修船主業之外一個新的盈利增長點。
陳勇說:“沒有不好的市場,只有不好的企業。”這是歷經磨難、逐漸走向成熟的企業表現,值得身陷逆境的浙江船舶產業深思。
或許,行業的暖春尚存不確定性,但每一家企業走高質量發展道路無疑是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