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言,渤船分段制造部生產準備科材料員。所有接觸過呂言的人,都會被他的笑容和樸實打動,“心腸熱,勤勉樸素,樂于助人”,這是工友們給予他的最為中肯的評價。呂言愛笑,一年四季豪不掩飾的笑容,成為了他的金字招牌,所有的難事、愁事,到了他這里,都會迎刃而解。大家無不夸贊“呂言,真是好樣的”
2007年,在渤海船舶職業學院畢業后,呂言進入公司工作,成為了設備維修作業區的一名普通維修鉗工。工作期間,他四處拜師學藝,總是圍在老師傅們身旁請教這請教那,幾句“叔叔”、“大爺”,叫的老師傅們直樂。工作之余,他借來大量的專業書籍,埋頭苦讀,很快便掌握了設備維修實際操作手藝,成為了作業區員工中的佼佼者。
工作時,呂言就像一個上足了勁的發條,干勁十足,設備出了毛病他隨叫隨到,及時排除問題。別看年齡不大,他卻是個有“心”之人,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還注重降本增效,對每次對拆換下來的零件都會進行研究、維修,修舊利廢,盡量減少浪費,減少維修成本,有力的保障了設備的正常運轉。
在生產現場,總會有一個汗津津、油漬麻花的身影,揮舞著鉗子、扳子維修設備,不用問,那保準是呂言。在生活中,他關心同事,勤勉樸素,樂于幫助他人,誰有了事他總是第一個到,噓寒問暖,是工友們公認的熱心人。
分段制造部距公司一門較遠,員工每天刷卡之后還要乘坐通勤車到達生產現場。而由于車輛較少,人員多等客觀原因,員工乘車很不方便。2011年3月,分段制造部考慮到呂言的組織協調能力較強,便把協調通勤車的工作交給了他,他欣然接受,沒提任何條件。
呂言家住玉皇商城附近,本來作為國營職工他可以乘公司通勤車上下班,但是考慮到時間問題,他放棄了這份待遇,愣是擠3路工交車上下班,就是為了能提前到達單位,服務職工乘坐通勤車。眾所周知,3路工交車那本就不能用一個擠字來形容,冬天還好說,擠一擠能暖和,可是一到三伏天,那可就難受了,人挨人臉貼臉,汗水順著下巴頦可勁的流。呂言卻從沒因為這個沒有任何報酬、原本和自己的本職工作無關的工作而抱怨過。
“我是渤船重工一份子,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呂言如是說。
此后,呂言每天都要提前40多分鐘上班,趕在7點20分之前到廠,組織員工站隊、協調車輛。7點50分左右,往往最后一輛通勤車開走,他無法擠上車,只好步行進廠。晚上下班后他要等最后一班車離廠后才能下班。趕上周末休班,他也準時來到公司,待最后一輛通勤車走后,他才乘3路公交回家休息。2012年冬季雪多,天兒是特殊的冷,呂言一站就是近一個小時,穿了兩條棉褲還凍得直打冷顫。咋冷,呂言依然是樂呵呵的,“既然接了這個活兒,咱就得干好,為職工服好務……”
幾年來,寒暑交替、風雨無阻。難得的是呂言從未遲到過,也從沒抱怨過。他還利用業余時間同公交公司的領導溝通,及時解決了晚上十二點的班車安排,確保晚上加班到深夜的職工順利回家。
呂言還積極參加各項義務勞動,每次都搶著干,毫無怨言。2010年,分段制造部共組織人員幫助其他單位上船掃水28 次,呂言去了28次,每次都第一個下去,最后一個上來,哪里最艱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呂言的父母不在身邊,在老家錦州黑山縣生活,因為工作原因,他不能經常回家探望父母。新婚妻子沒有正式工作,在外打工補貼家用,按理說,他應該多留些時間陪陪妻子,然而,呂言每天都是踏朝霞而出,步星斗而歸,早上不到七點,離家上班時,妻子卻仍在睡夢中,一年365天,真正能與父母、妻子享受天倫之樂的日子屈指可數。對此,呂言深深的感到愧對家人。可是一摸到與自己朝夕相處、深深烙下了自己汗味的鉗子、扳子,一回到和工友們朝夕相處的生產崗位,他立刻又恢復到忘我狀態,他把全部的激情和滿腔熱血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2011、2012年和2013年,呂言連續三年都被渤船評為渤船新風先進個人,2012年榮獲渤船道德模范先進個人。面對榮譽,呂言很淡定,“我就是一名普通職工,我只是做了一些平凡的小事”。
2007年,在渤海船舶職業學院畢業后,呂言進入公司工作,成為了設備維修作業區的一名普通維修鉗工。工作期間,他四處拜師學藝,總是圍在老師傅們身旁請教這請教那,幾句“叔叔”、“大爺”,叫的老師傅們直樂。工作之余,他借來大量的專業書籍,埋頭苦讀,很快便掌握了設備維修實際操作手藝,成為了作業區員工中的佼佼者。
工作時,呂言就像一個上足了勁的發條,干勁十足,設備出了毛病他隨叫隨到,及時排除問題。別看年齡不大,他卻是個有“心”之人,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還注重降本增效,對每次對拆換下來的零件都會進行研究、維修,修舊利廢,盡量減少浪費,減少維修成本,有力的保障了設備的正常運轉。
在生產現場,總會有一個汗津津、油漬麻花的身影,揮舞著鉗子、扳子維修設備,不用問,那保準是呂言。在生活中,他關心同事,勤勉樸素,樂于幫助他人,誰有了事他總是第一個到,噓寒問暖,是工友們公認的熱心人。
分段制造部距公司一門較遠,員工每天刷卡之后還要乘坐通勤車到達生產現場。而由于車輛較少,人員多等客觀原因,員工乘車很不方便。2011年3月,分段制造部考慮到呂言的組織協調能力較強,便把協調通勤車的工作交給了他,他欣然接受,沒提任何條件。
呂言家住玉皇商城附近,本來作為國營職工他可以乘公司通勤車上下班,但是考慮到時間問題,他放棄了這份待遇,愣是擠3路工交車上下班,就是為了能提前到達單位,服務職工乘坐通勤車。眾所周知,3路工交車那本就不能用一個擠字來形容,冬天還好說,擠一擠能暖和,可是一到三伏天,那可就難受了,人挨人臉貼臉,汗水順著下巴頦可勁的流。呂言卻從沒因為這個沒有任何報酬、原本和自己的本職工作無關的工作而抱怨過。
“我是渤船重工一份子,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呂言如是說。
此后,呂言每天都要提前40多分鐘上班,趕在7點20分之前到廠,組織員工站隊、協調車輛。7點50分左右,往往最后一輛通勤車開走,他無法擠上車,只好步行進廠。晚上下班后他要等最后一班車離廠后才能下班。趕上周末休班,他也準時來到公司,待最后一輛通勤車走后,他才乘3路公交回家休息。2012年冬季雪多,天兒是特殊的冷,呂言一站就是近一個小時,穿了兩條棉褲還凍得直打冷顫。咋冷,呂言依然是樂呵呵的,“既然接了這個活兒,咱就得干好,為職工服好務……”
幾年來,寒暑交替、風雨無阻。難得的是呂言從未遲到過,也從沒抱怨過。他還利用業余時間同公交公司的領導溝通,及時解決了晚上十二點的班車安排,確保晚上加班到深夜的職工順利回家。
呂言還積極參加各項義務勞動,每次都搶著干,毫無怨言。2010年,分段制造部共組織人員幫助其他單位上船掃水28 次,呂言去了28次,每次都第一個下去,最后一個上來,哪里最艱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呂言的父母不在身邊,在老家錦州黑山縣生活,因為工作原因,他不能經常回家探望父母。新婚妻子沒有正式工作,在外打工補貼家用,按理說,他應該多留些時間陪陪妻子,然而,呂言每天都是踏朝霞而出,步星斗而歸,早上不到七點,離家上班時,妻子卻仍在睡夢中,一年365天,真正能與父母、妻子享受天倫之樂的日子屈指可數。對此,呂言深深的感到愧對家人。可是一摸到與自己朝夕相處、深深烙下了自己汗味的鉗子、扳子,一回到和工友們朝夕相處的生產崗位,他立刻又恢復到忘我狀態,他把全部的激情和滿腔熱血都投入到了工作中。
2011、2012年和2013年,呂言連續三年都被渤船評為渤船新風先進個人,2012年榮獲渤船道德模范先進個人。面對榮譽,呂言很淡定,“我就是一名普通職工,我只是做了一些平凡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