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中期,市場經濟蓬勃發展,企業改革中催生了一大批實力雄厚的頭部企業,過濾了一批自身問題叢生的問題企業,更加有利的營商環境,也讓一家幾十年屹立不倒的造船廠感受到了時代的風起云涌,也讓一個人立上發展的潮頭,揮灑青春與汗水。這個造船廠,便是天津市楊柳青船廠,這個人便是---穆懷利。
穆懷利,天津市楊柳青船廠董事長、天津市造船工程協會常務理事、天津市水運商會副會長、天津市旅游與裝備協會會長、中國旅游與裝備協會副會長、天津市旅游協會副會長、天津旅游智庫專家、海軍導彈試驗基地項目采購審價和合同管理委員會專家、中國投資協會軍民融合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中國投資協會軍民融合投融資專業委員副理事長。顯赫的頭銜,是對他擇一事終一生的工匠精神的最好褒獎,也是他這一路走來,為造船事業貢獻畢生之熱血、畢生之信念、畢生之奮斗的最好寫照。
我國造船行業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造船技術就達到了世界頂峰。中國工業的70年發展,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跟跑到領跑的中國特色發展之路,折射出中國制造業70年的發展歷程。中國船舶工業發展的70年,可謂道路曲折,困難重重,但成果斐然。從民船方面看,建國初期,我國造船工業處于末端,只會建造簡單的鐵甲船。70年后,中國的商船船隊數量牢牢穩居世界第一位置。民船建造能力方面,從2005年以后,全球商船建造中心從歐洲轉移到亞洲,在亞洲中國超越了韓國和日本。2005年以后,中國商船建造能力居全世界第一。
傳承匠人之心,敢立發展壯志
泥人張、風箏魏、刷子李,天津是匠人的聚集地,是工匠精神傳承與弘揚的風水寶地。這個匠人群體中,自然少不了造船業的英才,天津穆家,便是曾經在當地備受尊敬的造船世家。
耳濡目染之下,穆懷利自然從小便與造船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在木料切割、拼裝的聲音中長大,見識了祖輩與父輩對手藝傳承的堅守,自幼便立下了傳承之志。年少的穆懷利吃得了苦,下得了勁,很快便對造船整套流程了若指掌。但他的志向遠不止于此,他立志要讓傳統的造船業在自己手中煥發新的生機。
1979年學徒,1984年涉足經營管理,踏實肯干,聰穎好學的穆懷利成了造船廠的中流砥柱。在負責海事方向業務期間,他從零開始,學習商業洽談、資金組織、生產運輸、資金結算等各個環節要點,也在勤奮地學習中逐漸掌握了方向。六年運營,他創下了一個人承攬造船廠百分之八十業務的奇跡,且在生產業務合作中,逐漸對接上了海軍司令部、軍訓部,承建了一批高質量的軍事訓練用船,幾年期間產值已達數千萬,并因此與海事安防、海軍方面建立了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穆懷利的經營天賦不僅發揮在造船產業,在造船廠歷練幾年后,他又先后就職于各大公司經營崗位。這個時期,是他揮灑自己才華的時期,也是他進一步掌握市場規律,學習更多市場運營與管理經驗的時期。
1996年,穆懷利正式接手船廠,此時的他光芒四射,羽翼豐滿。但經歷了市場經濟浪潮洗禮的船廠,看上去滿目瘡痍,一切都急需改變,“廠里的工人很久沒有發工資了,連廁所的橫梁都被拆掉變賣。”穆懷利痛心的回憶道。
造船是家族產業,穆懷利不可能放任自流,在不被任何人看好的情況下,他重回船廠,穆廠長走馬上任。
為了使船廠重回正軌,他絞盡腦汁,也遇到一次機遇,1997年,正值國內鐵路大提速,許多鐵軌兩側需加裝護欄,穆懷利接下了這個業務,“當時怎么算,這個項目都不會有利潤,但廠子如果想活起來,就得先運動起來。”穆懷利的目光,并沒有放在短時利潤,而是在尋找一個合適的平臺。果然,由于產品質量過硬,這批護欄受到了市場與政府的認可,楊柳青船廠重回市場視野,在穆懷利的帶領下,廣大企業職工三軍用命,帶著手藝與匠心重新開始,走上企業再建設之路。從1996年至1998年,用不到兩年的時間,穆懷利帶領職工使這個瀕臨破產的廠子扭虧為盈。這個過程中,穆懷利的夏利車可謂立下了汗馬功勞,每年十幾萬公里的旅途,他開著這輛車游走于目標企業,贏得了一筆又一筆的訂單。
近三十年時間,天津楊柳青造船廠在穆懷利的帶領下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績。1998年以來,楊柳青船廠借助天津市“建設國際大都市”的契機,為天津市北運河改造、海河清淤、月牙河和復興河改造等多項政府重點工程建造了多艘環保型游船、清淤駁船及其他機械動力船舶,并且創造了用48天時間建造48條駁船,建造總噸位近5000噸的新紀錄,開創了企業造船史上以最完美的設計、最新穎的造型、最完善的設施、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質量完成任務的工作記錄。受到了天津市各級領導的好評和重視,提高了企業的知名度,成為天津市唯一一家能夠建造環保型游船及其他各種船型的企業。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船廠搶抓機遇,將業務拓展到北京,并迅速占領了首都游船市場,推出的綠我環保豪華游艇系采用國外先進船型建造的新型游船,成為企業在首都的一個知名品牌。2002年4月,楊柳青船廠建造的兩艘具有西藏風俗特色、新穎別致的游船在天津海河試航,并經船檢部門檢驗合格后,運送西藏班公湖,這是繼天津夏利西藏行后天津制造的游船第一次進藏。2003年9月,為海軍建造了訓練用新型靶船。同期,為天津市公安局制造的水上巡邏艇建造完成下水試航。經市政府采購辦、市公安局、市海事局主管領導、船舶專家審驗,各項指標全部達到設計要求,這是天津市公安局第一艘水上豪華工作艇。2008年奧運會青島奧帆賽水上分賽場上,由楊柳青船廠主持建造的外形酷似航空母艦的主會場工作平臺一展雄姿,贏得了奧組委的一致好評。
時至今日,天津楊柳青船廠已發展成為一家年產值超億元、占地六萬余平方米、員工近二百余人、擁有固定80米乘18米鋼制標準船臺1座、30米乘6米船臺2座,造船用干塢108米乘56米一座,較前兩年年產值提升了兩到三倍,在內河里面可承接兩到三千噸級船舶,將可利用空間發揮到了極致的前沿造船企業。船廠為海軍各艦隊建造了數以百計的軍輔船,為國內大部分游覽區,尤其是華北地區江、河、湖泊、水庫建造了大量的各種規格、外形各異的鋼制高、中、低檔游船,是業內首屈一指的頭部企業。
功成不忘奮斗心,名就仍懷報國志
如果說楊柳青船廠的輝煌歷程代表了穆懷利出色的經營能力,那么他那些“不務正業”的舉動,則體現了他的拳拳赤子之心。
談及當下工作重心,穆懷利脫口而出三個字,“寫報告”,這個報告,指的是天津大運河、海河文旅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穆懷利在功成名就之時,從未敢忘記自己是成長在黨和政府關懷下的孩子,自己的造船廠是備受政府關注的企業。這份詳實、嚴謹的報告一經匯報便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不就的將來,這個有利于天津文旅項目發展、造福于民的項目將正式落地,穆懷利的心愿也將隨著項目上馬,得以實現。
他始終牢記誠信為本的原則,他接手用來為楊柳青船廠“供血”的山東企業,危機之時,他抵押房產、周轉資金,扛下所有壓力與債務,鑄就了高額債務之下未出現一次還款逾期的奇跡,也從未讓追隨自己的老職工心寒。
疫情防控期間,穆懷利看到政府舉全國之力保護人民生命健康,深感自己作為企業家不可袖手旁觀,他主動為街道、區志愿者提供高標準供餐,受到了有關單位的高度評價,此舉也讓楊柳青船廠的美譽度進一步提升。
他的目光也放得比常人長遠,要發展,也要綠色環保,在業務線條中,他引導廠子盡量避免生產玻璃鋼船體,專攻金屬材質船體,同時大力引進,開發遠洋測繪船等項目,讓中國制造遠渡重洋,成為航行在廣袤海域的“千里眼”。
他心懷教育事業,設立多個教育基金,為求學不便的學子免費捐贈渡船。他感念員工,即使退休、退出企業,逢年過節他依然會為這些老員工送上物質與精神的祝福。他關注國防事業,在政府交辦的海防、軍輔用船項目中全力以赴,圓滿地完成一份又一份答卷。
40年的沉淀,穆懷利對品牌的認知也更加穩健、踏實。“我知道‘天津楊柳青船廠’這個牌子可能已經跟不上現在的品牌發展趨勢,但這幾個字,是匠人的傳承與弘揚,是一代又一代造船匠人汗水凝成的金字招牌”。穆懷利動情地說道,未來,楊柳青船廠勢必要走上更加完善的品牌化道路,但在穆懷利的規劃中,“天津楊柳青船廠”這塊招牌將始終熠熠生輝,一如他當年在一片廢墟中將船廠招牌擦亮時一樣,歷久彌新。
當黨和政府為奮斗者吹響前進的步伐,當“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盤展現在人民眼前,穆懷利回望40年櫛風沐雨的奮斗歷程,他知道,前路漫漫,唯有奮斗。他像一個傲立潮頭的船長,在風雨中挺立,在洶涌的浪潮中,始終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