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零售商沃爾瑪和家得寶近日宣布租用集裝箱船,以確保其商品能被按時運送到全球的門店。
對于那些迫切需要運送貨物的托運人來說,在運價高企的東行跨太平洋航線上,自己租船運貨看起來很有吸引力。但為什么沒有更多的貨主租船呢?
第一,需要租到合適的船。當前市場運力緊張,船舶租金創下歷史高點,供應已經非常有限。而大型零售商與船舶經紀人無法在短時間內建立起緊密的合作關系,后者需要為未來的業務留住那些固定的客戶。
第二,大型零售商缺乏經營海運業務的員工及專業知識。盡管可以通過短期甚至長期合同配備這些人員,但他們的薪酬并不便宜。
第三,很少有貨主從單一的原產地港口接收貨物,而每停靠一次港口都會導致成本的上升。對于那些沒有與港口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的貨主來說,單次停靠港口的港務費就可能高達50萬美元。而這還是在能找到泊位的前提下。
除了這些支出外,貨主還得負責給船加油,這將取決于船的大小和航速,至少將增加100萬美元的航行成本。另外,集裝箱價格也非常高。
而所有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供應鏈暢通無阻、港口不擁堵的基礎上的。如果租來的船遇到運輸瓶頸,如在圣佩德羅灣停泊三周等待泊位,那么貨主的經濟效益就會迅速崩塌。過去曾有許多新手試圖進入集裝箱行業,并挑戰那些有幾十年經驗的從業者。在航空業,挑戰行業權威或許行得通,但那些試圖進入集裝箱航運業的企業的表現卻始終不盡如人意。例如,沃爾瑪曾在20世紀90年代末建立自己的集裝箱運輸服務系統,但之后很快就放棄了,最終以失敗告終。
貨主試圖解決的物流問題是真實存在的,但它們的存在很可能是短暫的。預計集裝箱運費將在旺季結束時開始回落,而供應鏈的擁堵可能將持續一段時間。長期來看,貨主自己經營航運業務的可能性仍然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