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73米、跨度140米的門吊正在將一個個船體分段吊進船塢;弧光閃閃,幾位工人戴著護目鏡,拿著電焊槍,正在進行焊接;船體總長200米、型寬32米的鼎鑫107號船已展露雄姿,長江上汽笛聲聲,往來的船只似乎在歡迎這即將入列的伙伴……這是記者10月29日在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口岸船舶公司)見到的場景。
“去年國慶節前,我們公司偌大的廠區看到的還只是生銹的鋼材、叢生的雜草。”重整投資人戚文川談起今昔的變化,十分感慨。
■大型船企陷入破產危機
口岸船舶公司地處上海2小時經濟圈的長江三角洲黃金水道北岸,岸線近3000米,擁有20萬噸級干船塢一座、5萬噸級船臺兩座、600噸龍門吊一座、500噸龍門吊兩座、舾裝碼頭4座,年造船能力達200萬載重噸。
公司前身為國內貿易部口岸船舶工業公司,創立于上世紀70年代初期,2007年改制為民營企業,是江蘇省首家獲得軍品“四證”的規模民營船企,曾是國內民營造船企業十強。
在口岸廠區辦公樓前,“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國家級)”“中國民營企業制造業500強”“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等牌匾雖然有不少銹跡,但仍舊引人注目。
走進公司產品陳列室,可以看到公司生產的各種集散貨船、成品油化學品船/客滾船、特種工程類船舶等模型。公司黨委書記王剛告訴記者,這些船舶曾經遠銷北美洲、歐洲、非洲、中東、東南亞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
“這么輝煌的一家企業怎么會突然陷入破產的境地呢?”帶著疑問,記者走進了公司的永安廠區。
面對記者的提問,口岸船舶公司原總經理郭朝義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公司從不缺訂單,但價格大幅縮水,成本居高不下,只要一開工就是虧損。當時的企業負責人本著“寧讓利潤,不讓市場,金融危機終將過去”的想法,咬緊牙關堅持生產,可越生產越虧。前幾年,由于國際航運市場持續低迷,國內造船企業又面臨去產能,公司陷入困境。2019年10月資金鏈斷了,公司停止了生產,銀行和供應商開始起訴,工人開始申請勞動仲裁或上訪。隨著涉訴案件不斷增加,2020年5月公司生產經營全面癱瘓,被迫于2020年8月申請破產。
高港區人民法院副院長孫乃清插話道:“去年國慶節期間,我幾次到公司來,口岸廠區辦公樓里里外外都是要工錢的工人,還有部分材料供應商。一些工人情緒很激動,聲稱問題不解決就要一直上訪。”
戚文川翻了翻賬本,公司當時欠了5000多名員工的工資,企業的20幾個銀行賬戶、在建船舶全部被查封。
據高港法院民庭庭長周樹平介紹,口岸船舶公司涉訴涉執的案件多達200余件。
■加速府院聯動帶來轉機
口岸船舶公司訂單是有的,只是一時資金鏈斷裂,導致出現經營危機,該企業具有重整價值。高港區委區政府和法院領導達成這樣的共識。
2020年8月7日,經高港法院裁定,口岸船舶公司進行破產重整,并指定由區委區政府牽頭成立的“口岸船舶系”清算組作為管理人。
口岸船舶公司能否“破”出危機,“產”出效益,這是擺在高港法院面前的一道難題。高港法院決定堅持“三個一”。
樹立一條好的信念,再難也要辦下來。該案案情復雜,所涉債權人人數眾多,債務數額巨大,企業員工對立情緒嚴重,這些痛點、難點和堵點相互疊加,相互發酵,隨時都可能成為“炸”點,對區域發展和社會穩定影響極大。有沒有人愿意投資?系列矛盾能否順利化解?還有哪些不可預測的難題?
面對一系列的難題,如何啃下“硬骨頭”?孫乃清很有感觸地說,抗美援朝時的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是泰州人,楊根思有“三個不相信”精神——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推進口岸船舶公司的破產重整,他們也發揚“三個不相信”精神,這樣完成任務才有精氣神,才能有苦不言苦,有累不說累,有難不避難。
組建一支好隊伍,能打苦仗和硬仗。高港法院組建了以孫乃清為審判長、周樹平和劉安豐為合議庭成員的審判團隊,抽調全院業務骨干組成“口岸船舶系”工作專班。
2020年8月7日高港法院發布投資人招募公告后,在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確定泰州長勤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和泰州長越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為投資人,8月中旬就開始逐步恢復生產。因企業賬戶和多艘船舶處于司法查封狀態,恢復生產遇到障礙。為此,高港法院立即組織人員前往上海、南京、武漢、宜昌、無錫等20多家法院,配合解除保全措施。
“我記得那天是星期六的中午,院里臨時通知我立即去南京海事法院,請那邊配合我們解除多個保全,我接到電話就立即出發。我們在南京海事法院工作一整天,順利解保了。”重整案件合議庭成員劉安豐回憶說。
由于司法保全措施的及時解除,有力保障3艘軍品船舶順利開工建造和4艘外貿船舶的續建,為重整企業生產經營提供法治“加速度”。
在短短的兩個月內,團隊共接待、核實、確認債權人3558戶,郵寄材料2300多份,與10多家金融機構談判40余次,并多次赴北京、揚州溝通。團隊人員“5+2”“白+黑”已成工作常態。在國慶假日期間,大家都沒有休息。
用足一個好機制,府院聯動顯神威。在區委區政府領導支持下,高港法院出臺《關于建立企業破產處置協調聯動機制的通知》,由法院、公安分局、行政審批局、發改委、工信局、人社局等19個部門建立企業破產處置協調聯動機制,促使府院聯動制度化、常態化。
據孫乃清介紹,在口岸船舶公司危機開始的一年多時間里,區委區政府主動作為,壓實責任,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啟動應急處置,全面了解企業欠薪情況,協調籌集資金6183萬元支付職工(農民工)部分工資;協調有關部門召開專題會議30余次,邀約職工代表200余人次,講清政策、做好解答。區政府、法院、管理人三方派員常駐企業,落實“日事日報日議”制度,保障重整期間企業穩定有序。
■乘勢而上帶來一派生機
重整計劃的順利通過需要債權人的理解和支持。高港法院會同管理人在與債權人事先溝通重整方案時,大多債權人無法接受,一段時間內質疑聲不斷。為此,高港法院在口岸船舶公司破產專辦基礎上再次動員,工作人員放棄休息加班加點,與各債權人展開對話談判,就債權人關心的問題制作手冊,交由工作組及村居干部談判備用,讓破產程序更加公開透明。經過反復磋商,重整方案順利通過,最大限度保障了企業、債權人、員工等各方利益。
職工權益保障涉及社會和諧穩定。口岸船舶公司原來一崗一人,人浮于事,在很大程度上拖垮了企業。高港法院加強協調力度,積極指導企業與職工按正常工資標準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引導職工通過仲裁、法院訴訟等程序處理爭議問題,最終1314人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據戚文川介紹,公司行管人員及輔助工種原來有1800多人,現在只有209人,提倡員工一專多能,一人多崗,極大地提高了公司效益。
戚文川打開賬本高興地說,重整一年來,口岸船舶公司及其關聯企業生產經營已恢復正常,并嚴格按照重整計劃確定的時間節點和支付比例,按時或提前支付各項費用。
據戚文川介紹,公司破產重整期間,恢復了4艘外貿船舶的生產,其中兩艘8萬噸,兩艘4萬噸;啟動了3艘軍品船的開工建造。2020年10月21日,公司破產進入重整計劃實質執行階段。很快,就接到了2艘5萬噸的散貨船、3艘甲板運輸船的訂單。
對于生產情況,戚文川如數家珍:完工交船3艘,下水待交付船舶1艘,在手訂單32艘,生產任務已排產至2023年。
談到公司內部管理和資質保持情況,戚文川更是一臉笑容:今年3月,通過裝備承制單位資格重大事項專項評估;5月,通過裝備承制單位資格年度監督審核;9月,通過江蘇省工信廳組織的口岸船舶一級Ⅰ類鋼質一般船舶生產企業生產條件復審評價;10月,通過江蘇省工信廳組織的口岸船舶二級安全標準化復審評價。戚文川認為這些都是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軟實力”。
在與口岸船舶公司的座談中,與會人員從不同角度都表達了這樣的想法:高港法院通過盤活資產,引入戰略投資人,最大程度保護了債權人利益,實現企業“再生”,為挽救危困企業、完善市場資源配置、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破產重整后的口岸船舶公司一定會重整行裝再出發,奮楫揚帆再遠航!”該公司生產部副部長兼船體車間主任朱連兵看著江面上往來的船舶欣喜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