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油價的快速下跌,世界海洋工程裝備市場也隨之走入下行區(qū)間;巴西國油貪腐案的發(fā)生,更是在傷口上油“撒了一把鹽”:項目延期、訂單撤銷,巴西大部分船廠面臨破產重組和裁員的窘境。包括新加坡、挪威、日本在內與巴西國油有大量投資交易的國家企業(yè)也都遭受了嚴重的損失。日本川崎重工在今年1月初曾表示,2015年4月~12月,巴西造船業(yè)務產生的虧損高達221億日元(約合1.875億美元)。今年以來,巴西方面的需求持續(xù)疲軟,基本上只有少量租約面世。而隨著制裁解除,伊朗——在現(xiàn)今一片陰霾的市場中給海工產業(yè)帶來了一絲光明的希冀。
全球海洋油氣開發(fā)陷入低谷,伊朗成為“藍海”
伊朗國家油輪公司(NITC)前首席執(zhí)行官Mohammad Souri在3月份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未來5年伊朗計劃在上游及下游行業(yè)油氣項目上投資2500億美元。這一重磅“炸彈”投向市場以后,大家紛紛涌向這塊在在油氣市場尚未被分食的“大蛋糕”。這其中最為積極的當屬韓國。
5月初,在國際社會解除對伊制裁后的107天,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首訪伊朗,隨訪者包括三星、現(xiàn)代等大型企業(yè)代表,在包括造船海工、油氣基建等領域簽署了66項諒解備忘錄;5月中旬,大宇造船與伊朗政府簽署合作協(xié)議,將為伊朗國有船企伊朗造船海洋工業(yè)公司(ISOICO)提供運營管理及技術指導。此舉將有助于大宇造船和其他韓國造船廠承接伊朗煉油廠和其他公司訂單,而此舉也將有助于大宇造船擺脫財務困境。
除此之外,伊朗已經(jīng)與新加坡、俄羅斯、法國等國家船廠開展了多項合作和投資活動。中國雖然屬于較早進入伊朗市場的國家,但是鑒于伊朗更希望獲得技術輸入和現(xiàn)代化的管理水平,以發(fā)展本國造船技術,對我國獲得伊朗的海工訂單造成了一定壓力。
俄羅斯積極布局,提高本國技術實力
除伊朗之外,俄羅斯也是今年以來在海工市場上備受矚目的焦點。2014年下半年開始,俄羅斯遭受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其的嚴重制裁,多個油氣開發(fā)項目都被迫中止或延期,曾有報道稱,該事件或許也成為了壓垮全球海工船營運市場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國在此時向其伸出了援手:“習普會”為俄羅斯帶來了價值4000億美元的東線運輸管道協(xié)議,也為中國船廠帶來了亞馬爾項目的多個訂單。
從去年開始,俄羅斯似乎又重歸海洋油氣開發(fā)市場。2015年5月,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授予韓國現(xiàn)代重工一座LNG-FSRU訂單,預計于2017年底投入運營;8月,俄羅斯最大船東SCF Group與法國物探公司CGG正式注冊成立合資公司Arctic Geophysical Exploration(AGE),專注于冷水勘探調查;9月,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在荷蘭達門造船廠訂造破冰船和海工船,并要求其向紅星造船廠(Zvezda)提供技術和工程服務……市場嗅覺敏銳的新加坡似乎也感受到了商機,吉寶岸外海事在近日與Rosneft及MH Wirth簽署投資者協(xié)議,將在俄羅斯建立合資公司,主要負責海洋鉆井平臺的設計、研發(fā)和其他商業(yè)活動,該公司還將為Zvezda提供設計和研發(fā)支持。
種種跡象表現(xiàn),巴西的盛世或許已成為過去時,伊朗和俄羅斯才是目前爭奪的焦點。可巴西油氣神話落幕帶來的慘痛歷歷在目,面對新的商機,如何緊緊抓住,而又能將風險降到最低,或許是每一個造船人都想get到的神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