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氣化長江”聯盟西部總部正式簽約落戶重慶石盤河商務區,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三峽集團等在內的8家央企入駐,涵蓋了LNG氣源、加注站和加注碼頭建設、LNG儲備庫和物流基地等全產業鏈。
而在1個多月前,6月19日,中海油旗下子公司中海油氣電集團與國內煤炭巨頭淮南礦業集團在淮南舉行蕪湖LNG接收站及配套工程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開始布局內陸市場。
與中石油、中石化相比,中海油在LNG產業布局上有何優勢?面對石油價格下降,LNG價格持續上升的趨勢,中海油又面臨著怎樣的挑戰?正在籌建LNG運輸帝國的中海油有著怎樣的光榮與夢想?
進口LNG七成來自中海油
與中石油、中石化相比,中海油在陸上明顯處于劣勢。無論是油氣資源、管網建設,還是終端加油站網點的布局,都已被中石油、中石化占據先機。為了挽回劣勢,中海油將目光投向了天然氣。
鑒于陸上常規天然氣領域已在中石油的掌控中,發展空間有限,從海外找氣運回國內成為了中海油開拓天然氣市場的不二選擇。早在1995年,中海油受國家計委委托,牽頭組織了進口LNG項目的技術研究,開啟了中國引進LNG的序幕。
目前,中海油年LNG接收能力已超過2700萬噸,簽訂的國際LNG中長期合同超過2500萬噸/年。2014年中海油進口LNG量1411萬噸,占全國LNG進口總量的73.6%,成為全球第二大LNG進口商,已經在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海南和天津建成并投產7個大型LNG接收站。正在建設的粵東LNG、深圳LNG和廣西LNG接收站預計將于今明兩年相繼投產。屆時,中海油年總接卸LNG能力將達到3000萬噸。
中海油已形成從天然氣勘探開發、天然氣液化、LNG貿易、LNG接收站、LNG液態分銷、輸氣管道管網、燃氣發電、LNG車船加氣、城市燃氣、LNG衛星站、LNG冷能綜合利用等完整的產業鏈。
在LNG技術研發方面,中海油掌握了“天然氣液化、LNG接收站、清潔能源開發利用”三大領域的核心技術,成為全球第五家擁有大型天然氣液化技術的公司,這意味著中國成為繼美、德之后全球第三個擁有大型天然氣液化技術的國家。
重金打造LNG運輸船隊
對于中海油而言,保證大規模LNG進口的安全運輸,大型接收站與海外資源的順利對接,擁有一只屬于自己的運輸船隊必不可少。
全球已有20多支LNG運輸船隊,BP、殼牌、雪佛龍、BG、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等國際油氣公司以及日本川崎汽船、商船三井等公司都有屬于自己的LNG運輸艦隊。
2010年,中海油邁出了組建LNG運輸船隊的第一步,開始參股投資建造LNG運輸船“申海輪”,專用于馬來西亞至中海油在上海的LNG接收站的液化天然氣運輸。兩年后,宣布從澳洲西北大陸架合營項目收購粵鵬、粵港LNG運輸公司各30%的權益,從中國液化天然氣運輸控股有限公司收購粵洋LNG公司10%權益,閩榕、閩鷺LNG運輸公司各15%的權益。通過這種方式,中海油獲得了5艘LNG船的部分股權,分別為“大鵬昊”、“大鵬星”、“大鵬月”、“閩榕”、“閩鷺”.至此,中海油的LNG運輸船隊的規模已經達到了6艘,運輸地點涉及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卡塔爾和馬來西亞等14個國家。
據報道,2014年,中海油6艘LNG商船隊航行里程共計54.14萬海里,完成106航次,全年累計交貨702.42萬噸。
2015年5月,中海油位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柯蒂斯項目建成投產,對LNG船隊的需求愈發迫切??碌偎鬼椖渴侵泻S团c英國天然氣集團(BG)在2010年共建的合資項目,也是中國首個海外世界級LNG生產基地,中海油可直接獲得長達20年360萬噸/年的LNG資源供應。該項目的4艘LNG運輸船,已有3艘開工建造,預計將于2019年1月全部完成交付,每艘船的運輸容量可達到17.4萬立方米。
除大型LNG運輸船外,中海油原計劃還將打造中小型LNG運輸船隊,用于沿海LNG接收站至內地小型接收站的二程轉運。據相關媒體報道,中海油將計劃建造3艘3萬立方米級(一共4艘,已交付一艘),以及6艘1萬立方米級LNG運輸船。
這也就意味著到2019年,中海油運輸船隊的規模將達到20艘,這對中海油意義重大,將推動其上岸“對抗”中石油和中石化。
爭搶內河市場
對LNG市場的爭奪,也慢慢蔓延到內河上。
中國亞投能源開發集團籌備處負責人袁華云表示,如果長江水系現有內河運輸船舶的二分之一推廣使用LNG燃料,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0萬噸,至少可為內河航運企業節約燃料成本15億元。
內河市場十分誘人,“石化三巨頭”都準備在這一市場“大展拳腳”.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適合二程轉運的中小型LNG運輸船的市場尚未打開,為小型LNG運輸船服務的LNG接收站數目也太少。
據了解,用小型運輸船將LNG從沿海接收站轉運至內河,必須在內河也建立小型轉運站,涉及土地審批、河流環境、交通安全等問題。“沒有配套的中小型接收站,小型LNG運輸船即使建成也無用武之地。”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除了氣化進入管道的,LNG往內地的分銷主要還是靠槽車。”
中海油已經意識到這一短板。2015年6月19日,中海油旗下的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淮南礦業集團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安徽省蕪湖市成立合資公司,投資建設LNG接收站及配套工程項目。按照規劃,至2030年,該項目年周轉能力將達300萬噸,屆時,中小型LNG運輸船將發揮很大作用,市場也將得以進一步打開。
而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在內的“氣化長江”聯盟也在積極布局長江加注站和加注碼頭的建設,內河LNG市場“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氣價上漲 布局恐受阻
LNG是典型的“燒錢”行業,LNG運輸船的造價為同噸位油輪的五六倍,甚至高于波音747飛機。“以16萬方LNG船為例,造價需要13億元左右”,金銀島分析師江波表示,無論是新建還是改造船舶,前期投入都巨大。
然而,伴隨油價不斷下行,運輸物流企業的油價負擔大為減輕,另一方面,隨著需求量增大,不時傳來天然氣價格上漲的風聲。一漲一跌間,LNG市場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據了解,作為國內最大的LNG進口商,中海油不得不面對一到岸就虧損的事實。目前中國的天然氣來源主要有國產天然氣、進口LNG和進口管道氣,因此我國天然氣市場的定價機制也分為三種。從目前的天然氣價格政策來看,上述三種定價機制都沒有與其他能源掛鉤。此外,由于國際天然氣市場存在“亞洲溢價”,導致進口氣價和銷售價明顯倒掛。
2010年至2012年間,我國進口天然氣價格上漲了68.6%,國內售價和進口成本倒掛現象日益嚴重,中石油、中海油等這些天然氣的主要進口企業已經連年喊虧。中石油財報顯示,2011-2013年間,其進口天然氣業務巨虧1051億元。
據業內人士分析,未計人工等各項經營成本,進口LNG平均每噸賠87元左右,接收站更是全面虧損,由于是在低位簽的長協價格,預計中海油進口LNG虧損幅度比中石油要小一些。
巨虧對于中海油等布局LNG產業肯定有影響,但相關專家認為,中海油仍會不計成本進口LNG.“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央企,有保證國內能源供應的社會責任以及可能獲得進口退稅等政策補償的通道;第二,LNG市場前景廣闊,其手上掌握的資源越多,未來話語權就越大。”
LNG運輸業大有可為
隨著亞太經濟的持續發展,清潔能源(液化天然氣)需求在不斷攀升。亞太市場被普遍認為是未來引領全球液化天然氣需求增長的主要引擎。中國將在未來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
因此,我們需要把握機會,全力進軍LNG戰場,掌握液化天然氣主動權。
我國早在2013年就通過交通運輸部發布的《交通運輸部關于推進水運行業應用液化天然氣的指導意見》闡明了在水運行業推廣天然氣的決心和思路,先內河、再近海、后遠洋,逐步推動清潔能源應用、調整用能結構、促進水運業減排。
目前中國LNG船行業發展現狀良好,迅速擴大LNG船市場需求量為LNG船行業提供了基礎。
同時,近來天然氣價格持續下跌,運輸需求大增,一旦運輸需求集中出現,LNG運價將瞬間暴漲。隨著未來運輸需求的增多,運價有望跟隨市場繼續上漲。
在液化天然氣進口國不斷增加進口量的帶動下,預計LNG船市場將會是繼油輪運輸業后航運業的“引領者”.
而在1個多月前,6月19日,中海油旗下子公司中海油氣電集團與國內煤炭巨頭淮南礦業集團在淮南舉行蕪湖LNG接收站及配套工程項目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開始布局內陸市場。
與中石油、中石化相比,中海油在LNG產業布局上有何優勢?面對石油價格下降,LNG價格持續上升的趨勢,中海油又面臨著怎樣的挑戰?正在籌建LNG運輸帝國的中海油有著怎樣的光榮與夢想?
進口LNG七成來自中海油
與中石油、中石化相比,中海油在陸上明顯處于劣勢。無論是油氣資源、管網建設,還是終端加油站網點的布局,都已被中石油、中石化占據先機。為了挽回劣勢,中海油將目光投向了天然氣。
鑒于陸上常規天然氣領域已在中石油的掌控中,發展空間有限,從海外找氣運回國內成為了中海油開拓天然氣市場的不二選擇。早在1995年,中海油受國家計委委托,牽頭組織了進口LNG項目的技術研究,開啟了中國引進LNG的序幕。
目前,中海油年LNG接收能力已超過2700萬噸,簽訂的國際LNG中長期合同超過2500萬噸/年。2014年中海油進口LNG量1411萬噸,占全國LNG進口總量的73.6%,成為全球第二大LNG進口商,已經在廣東、福建、上海、浙江、海南和天津建成并投產7個大型LNG接收站。正在建設的粵東LNG、深圳LNG和廣西LNG接收站預計將于今明兩年相繼投產。屆時,中海油年總接卸LNG能力將達到3000萬噸。
中海油已形成從天然氣勘探開發、天然氣液化、LNG貿易、LNG接收站、LNG液態分銷、輸氣管道管網、燃氣發電、LNG車船加氣、城市燃氣、LNG衛星站、LNG冷能綜合利用等完整的產業鏈。
在LNG技術研發方面,中海油掌握了“天然氣液化、LNG接收站、清潔能源開發利用”三大領域的核心技術,成為全球第五家擁有大型天然氣液化技術的公司,這意味著中國成為繼美、德之后全球第三個擁有大型天然氣液化技術的國家。
重金打造LNG運輸船隊
對于中海油而言,保證大規模LNG進口的安全運輸,大型接收站與海外資源的順利對接,擁有一只屬于自己的運輸船隊必不可少。
全球已有20多支LNG運輸船隊,BP、殼牌、雪佛龍、BG、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等國際油氣公司以及日本川崎汽船、商船三井等公司都有屬于自己的LNG運輸艦隊。
2010年,中海油邁出了組建LNG運輸船隊的第一步,開始參股投資建造LNG運輸船“申海輪”,專用于馬來西亞至中海油在上海的LNG接收站的液化天然氣運輸。兩年后,宣布從澳洲西北大陸架合營項目收購粵鵬、粵港LNG運輸公司各30%的權益,從中國液化天然氣運輸控股有限公司收購粵洋LNG公司10%權益,閩榕、閩鷺LNG運輸公司各15%的權益。通過這種方式,中海油獲得了5艘LNG船的部分股權,分別為“大鵬昊”、“大鵬星”、“大鵬月”、“閩榕”、“閩鷺”.至此,中海油的LNG運輸船隊的規模已經達到了6艘,運輸地點涉及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卡塔爾和馬來西亞等14個國家。
據報道,2014年,中海油6艘LNG商船隊航行里程共計54.14萬海里,完成106航次,全年累計交貨702.42萬噸。
2015年5月,中海油位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柯蒂斯項目建成投產,對LNG船隊的需求愈發迫切??碌偎鬼椖渴侵泻S团c英國天然氣集團(BG)在2010年共建的合資項目,也是中國首個海外世界級LNG生產基地,中海油可直接獲得長達20年360萬噸/年的LNG資源供應。該項目的4艘LNG運輸船,已有3艘開工建造,預計將于2019年1月全部完成交付,每艘船的運輸容量可達到17.4萬立方米。
除大型LNG運輸船外,中海油原計劃還將打造中小型LNG運輸船隊,用于沿海LNG接收站至內地小型接收站的二程轉運。據相關媒體報道,中海油將計劃建造3艘3萬立方米級(一共4艘,已交付一艘),以及6艘1萬立方米級LNG運輸船。
這也就意味著到2019年,中海油運輸船隊的規模將達到20艘,這對中海油意義重大,將推動其上岸“對抗”中石油和中石化。
爭搶內河市場
對LNG市場的爭奪,也慢慢蔓延到內河上。
中國亞投能源開發集團籌備處負責人袁華云表示,如果長江水系現有內河運輸船舶的二分之一推廣使用LNG燃料,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0萬噸,至少可為內河航運企業節約燃料成本15億元。
內河市場十分誘人,“石化三巨頭”都準備在這一市場“大展拳腳”.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適合二程轉運的中小型LNG運輸船的市場尚未打開,為小型LNG運輸船服務的LNG接收站數目也太少。
據了解,用小型運輸船將LNG從沿海接收站轉運至內河,必須在內河也建立小型轉運站,涉及土地審批、河流環境、交通安全等問題。“沒有配套的中小型接收站,小型LNG運輸船即使建成也無用武之地。”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除了氣化進入管道的,LNG往內地的分銷主要還是靠槽車。”
中海油已經意識到這一短板。2015年6月19日,中海油旗下的中海石油氣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與淮南礦業集團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安徽省蕪湖市成立合資公司,投資建設LNG接收站及配套工程項目。按照規劃,至2030年,該項目年周轉能力將達300萬噸,屆時,中小型LNG運輸船將發揮很大作用,市場也將得以進一步打開。
而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在內的“氣化長江”聯盟也在積極布局長江加注站和加注碼頭的建設,內河LNG市場“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氣價上漲 布局恐受阻
LNG是典型的“燒錢”行業,LNG運輸船的造價為同噸位油輪的五六倍,甚至高于波音747飛機。“以16萬方LNG船為例,造價需要13億元左右”,金銀島分析師江波表示,無論是新建還是改造船舶,前期投入都巨大。
然而,伴隨油價不斷下行,運輸物流企業的油價負擔大為減輕,另一方面,隨著需求量增大,不時傳來天然氣價格上漲的風聲。一漲一跌間,LNG市場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據了解,作為國內最大的LNG進口商,中海油不得不面對一到岸就虧損的事實。目前中國的天然氣來源主要有國產天然氣、進口LNG和進口管道氣,因此我國天然氣市場的定價機制也分為三種。從目前的天然氣價格政策來看,上述三種定價機制都沒有與其他能源掛鉤。此外,由于國際天然氣市場存在“亞洲溢價”,導致進口氣價和銷售價明顯倒掛。
2010年至2012年間,我國進口天然氣價格上漲了68.6%,國內售價和進口成本倒掛現象日益嚴重,中石油、中海油等這些天然氣的主要進口企業已經連年喊虧。中石油財報顯示,2011-2013年間,其進口天然氣業務巨虧1051億元。
據業內人士分析,未計人工等各項經營成本,進口LNG平均每噸賠87元左右,接收站更是全面虧損,由于是在低位簽的長協價格,預計中海油進口LNG虧損幅度比中石油要小一些。
巨虧對于中海油等布局LNG產業肯定有影響,但相關專家認為,中海油仍會不計成本進口LNG.“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央企,有保證國內能源供應的社會責任以及可能獲得進口退稅等政策補償的通道;第二,LNG市場前景廣闊,其手上掌握的資源越多,未來話語權就越大。”
LNG運輸業大有可為
隨著亞太經濟的持續發展,清潔能源(液化天然氣)需求在不斷攀升。亞太市場被普遍認為是未來引領全球液化天然氣需求增長的主要引擎。中國將在未來全球液化天然氣市場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
因此,我們需要把握機會,全力進軍LNG戰場,掌握液化天然氣主動權。
我國早在2013年就通過交通運輸部發布的《交通運輸部關于推進水運行業應用液化天然氣的指導意見》闡明了在水運行業推廣天然氣的決心和思路,先內河、再近海、后遠洋,逐步推動清潔能源應用、調整用能結構、促進水運業減排。
目前中國LNG船行業發展現狀良好,迅速擴大LNG船市場需求量為LNG船行業提供了基礎。
同時,近來天然氣價格持續下跌,運輸需求大增,一旦運輸需求集中出現,LNG運價將瞬間暴漲。隨著未來運輸需求的增多,運價有望跟隨市場繼續上漲。
在液化天然氣進口國不斷增加進口量的帶動下,預計LNG船市場將會是繼油輪運輸業后航運業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