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裝箱運價高企顯然與疫情相關。從經濟學上來說,暴漲的原因在于邊際成本,市場運價反映的是邊際成本,也就是增量部分的需求。當這部分的需求激增時,運費將上漲,以彌補船舶更快航行所增加的運力成本。
而此時,老舊船將被啟用,其他航線的船舶也會被調至主干航線。疫情期間的運營情況顯示,被調派的船舶都是適合短途運輸的小型集裝箱船和一些散貨船。眾所周知,亞洲對空箱的需求非常高,由于小型船能夠在非集裝箱碼頭裝載貨物運往亞洲缺少空箱設備的港口,這便成為其優勢所在,即使這些船舶的周轉效率因港口擁堵而下降。
未來運價走勢將取決于需求的變化對供需平衡和邊際成本的影響程度。因此,首個決定因素是消費者對進口產品的需求。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預計消費支出的重點將從商品轉向服務,但制造商和分銷商還會補充庫存,因此這種轉變對運輸需求的影響將被推遲。
與此同時,主干航線港口和內陸物流需求壓力的緩解將減少船舶的等待時間,從而增加可用運力,特別是那些大型、低成本的船舶,因此,市場對高成本增量運力的需求將迅速下降。新的合同運價也將隨之降低,短期租船運力同時被釋放,小型集裝箱船將被調派其他航線,即期運價將經歷迅速下降的階段。在主要東西航線上,小型船將不再有超額收益,但其在區域貿易中仍具有生命力。
對于綜合物流供應商來說,未來將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將最終取決于貨主的物流策略而不是終端消費者。貨主不會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他們是選擇綜合物流供應商還是選擇班輪公司,是按地域還是按貨物類別來制定物流策略,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