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救援,與時間賽跑
6月3日,救援人員準備將吊船上的掛鉤與沉船連接。當日18時30分許,記者在“東方之星”輪翻沉現場看到救援人員準備將吊船上的掛鉤與沉船連接,為實施船體打撈工作做準備。 新華社記者肖藝九攝
記者在搜救現場了解到,客船翻沉水域深約15米,風大浪高,且暴雨不斷,江水污濁,救援工作面臨諸多挑戰。
中船708所高級工程師吳正廉等專家指出,當船突然翻沉后,船艙內空氣在水中排出速度很慢,而且會在船艙內向上運動,可能形成很多空氣墊或空氣囊,短期內可以維持人的生命。而由于船內氣壓升高促使船浮至水面,一旦貿然切割救援將直接導致“東方之星”客船沉沒江底。
因此,現場指揮部確定了這樣的救援方案:潛水員先通過敲擊尋找水下被困者,進而通過鉆孔等方式向船艙內注入壓縮空氣或氧氣。
交通運輸部救撈局副局長張建新說,復雜的環境、天氣狀況,更需要科學施救、精準施救、及時施救。
尚有一絲希望,就需百倍努力。海軍三大艦隊和海軍工程大學、廣州軍區派出200余名潛水員緊急趕赴現場。由于船體整體出水打撈等情況需要多方面考量,因此先期搜救主要以潛水員水下探摸為主。
然而由于船體經過裝修改造,內部結構復雜,且水下能見度不足半米,因此100余個房間逐個探摸進展十分緩慢。
記者通過海軍潛水員的監控器材可以看到,攝像頭可視范圍幾乎為零,渾濁的江水中潛水員僅能通過雙手摸索尋找方向。據現場潛水員介紹,鑒于目前的水文條件,部分遇難者遺體是在“盲搜”中摸到后運送至水面的,而由于船艙內部結構復雜形成諸多暗流,搜救人員自身安全也存在風險。
隨著3艘大型打撈船相繼就位,配合船體自由浮力,根據現場的最新決定,救援人員已開始對船體進行切割作業,然而切割面積不會太大,救援人員在船體底部中前部切開一個55厘米乘60厘米的長方形口子,以便潛水員進入艙體探查,進而為后續救援打開通道。
水上搜救,精準的氣象水文預報信息至關重要。
為了給現場救援提供精準水文信息,湖北省啟動水上搜救氣象應急保障服務Ⅰ級響應,監利水文站實時進行現場應急監測。沉船斷面流量、平均流速、最大流速、水深、水溫等信息,每隔半小時就會更新傳遞給一線救援指揮部。
為減輕救援難度,2日上午,長江委防辦對三峽水庫進行三次調度,減少出庫流量,從17200立方米每秒減少到7000立方米每秒,為長江沉船救援創造條件。
記者3日下午在救援現場看到,岸邊的水位線已不同程度下退半米左右,且仍在繼續下降。
“做好現場的消毒防疫,保障救援人員的健康,也很關鍵。”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院長周赤龍擔任該院醫療急救隊的隊長。3日下午,他告訴記者,醫療急救隊伍除了對打撈出的人員進行生命體征判斷等急救工作之外,該院幾個專業消毒防疫隊伍正在進行洗消作業。
凡人善舉,托起生命的奇跡
6月2日,紅十字藍天救援隊將打撈到的遇難者遺體運送至岳陽市華容縣新江渡口。 新華社記者白禹攝
災難面前,最專業的救援力量往往需要千里馳援,民眾第一時間自發救援恰恰才是挽救遇險者生命的第一道“生命之堤”。
當客船翻沉后,湖北、湖南兩省大批漁民自發參與到救援中,成群結隊、自帶裝備、頂風冒雨在波濤洶涌的江面上搜救幸存者。
6月2日零時30分左右,湖南省岳陽市廣興洲鎮洪市村村民馮凱敏正在冒雨修理裝卸砂石的傳送帶,突然聽到長江中隱約傳來“救命”的呼聲。
馮凱敏立即叫上朋友駕船營救。狂風不住地拍打小船,馮凱敏除了要減輕小船左右搖擺,還要隨時躲避巨浪。一步步地向前移,他終于劃到了落水者身邊。
“他看到我們,非常激動,但已經筋疲力盡,說不出話,我讓他雙手抓著船舷,我和同伴一起將他拉上船來,并迅速往岸邊趕,由于風浪太大,到岸又花了2個多小時,上岸后我們三人體力都透支了。”馮凱敏說。
廣興洲鎮黨委書記吳國良說,目前鎮里12個村每天有上百位村民自發沿著江邊搜查,希望能發現更多的人。
除了當地村民,戶外救援隊、環保組織等多重民間力量也在行動。
民間救援組織藍天救援隊隊員王曉暉接到長江沉船事件通知時,距其婚禮還有3天。他毅然報名從北京奔赴現場參與救援,婚禮只得取消。
“搜救過程不會間斷,救援隊員都是輪番上崗。”藍天救援隊湖南隊的一名負責人告訴記者,民間救援力量已經分了幾個小組,為了避免重復工作,按分工重型裝備在上游搜救,下游以搜江面為主。
目前,僅在岳陽市水域就有25艘各類船舶自發參與救援。全國各地已有100余名藍天救援隊員趕到現場,隊員包括專業潛水員、聲吶測掃等領域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