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散集團、中海散運兩家散貨運輸公司重組而成的中遠海運散貨運輸有限公司16日在廣州掛牌成立,重組后的這家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干散貨航運企業。此次改革重組是世界航運市場的關注點和風向標,重組能否帶來干散貨市場的創新和聚變?圍繞以上熱點問題,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了中遠海運散運總經理劉漢波。
重組成破局之策
近年來,國際干散貨市場持續低迷,運價遠低于行業成本。今年1月至5月,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均值僅460點,比去年同期下降24.2%,單日指數曾經一度跌至300點以下,干散貨船東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傮w來看,國際干散貨市場繼2016年觸底之后,將步入艱難的復蘇階段。
在嚴峻的國際市場環境下,改革重組后的中遠海運散運發揮規模和協同效應,建立全球市場網絡,成為當下的破局之策。
劉漢波認為,此次散貨業務重組充分利用當前行業觸底調整的時機,既是散貨板塊合力應對市場挑戰的當務之急,又是企業做優做強的長遠之計。
劉漢波說,新公司本土業務主導、國際化程度不高,成本壓力巨大。重組后在運營模式、體制機制、業務流程、文化融合等方面還需要深度磨合。
此次重組涉及面廣、人員多、改革難度較大,在中遠集團、中國海運散貨板塊改革歷史上都沒有先例。重組涉及北京、廣州、天津、青島、香港、深圳、上海等地員工,總資產700多億元,企業法人300多家。
據統計,整合后新散運公司總資產748億元,員工總數1.8萬人,其中船員1.3萬人。擁有和控制干散貨船舶達到382艘、3400多萬載重噸,年貨運量超過3.4億噸,經營航線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個港口,運力規模位居世界第一。
新起點要實現三大轉變
此次改革重組給中國散貨運輸事業帶來新的起點。中遠海運散運將要實現三大轉變——由以船舶為中心向以貨源為中心轉變,由散貨海上運輸向豐富經營方式轉變,由重規模向重質量轉變。
劉漢波介紹,中遠海運散運總部設在廣州,實行集中經營、全球營銷、有效管控。重組后,新公司將對原兩家公司業務流程進行再造,改變原來按船型設立船隊的模式,實行營銷、租船、調度、商務等業務職能分部門運作,形成相互支撐、協同運作的有機整體。
新公司的商業模式也面臨三大轉變。從“運力銷售”轉變為“客戶營銷”、從“以運力經營為中心”轉變為“以貨源為中心”、從“船與船”競爭轉變為“鏈與鏈”競爭。
劉漢波說,不僅要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海上運輸服務,還要通過價值鏈的延伸和整合,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由傳統海上運輸向豐富經營方式轉變。
新模式要實現五大突破
作為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國企改革的重頭戲,此次散貨板塊的改革重組將如何在國際航運市場上發揮優勢?
劉漢波表示,新公司要力爭實現五大突破——全球市場營銷、商業模式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提質增效升級,以及專業化、市場化、規范化。
新公司通過重組整合中散集團和中海散運的海外資源,將搭建更為完善的國內外客戶服務網絡,提高全球貨源的攬取能力。劉漢波透露,新公司將增設南美代表處,強化新加坡公司的區位優勢并設印度網點,強化與新興國家經濟體的了解和合作,拓寬歐洲市場。
劉漢波表示,作為國家骨干干散貨航運企業,新公司將堅持以保障國家干散貨戰略運輸安全為主體,以建立跨國、跨地區的全球營銷網絡為基礎,建成全球領先、世界一流的干散貨航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