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追求遠洋作戰能力的韓國海軍來說,執政黨更替帶來的不全是好消息。新一屆首爾政府在防務政策上與前任“拉開距離”的種種舉動,暗示韓國的航母計劃或將成為犧牲品,而韓國距離擁有核潛艇的愿景似乎越來越近。
執政黨更迭拖累航母計劃
韓國海軍的兵力規模和艦艇噸位名列東亞第三,其戰略眼光早已瞄準朝鮮半島以外的廣闊海域。在列裝了“宙斯盾”驅逐艦、先進常規潛艇和全通甲板兩棲艦之后,航空母艦仿佛是韓國海軍“合乎邏輯”的下一個目標。
英國“海軍新聞”網站稱,根據韓國前總統文在寅在執政最后一年發布的“國防中期計劃”,韓國將在2033年之前獲得一艘3萬噸級航母。作為該國代號CVX的未來航母計劃的核心,該艦耗資約2.6萬億韓元,包括現代重工、大宇造船在內的當地軍工承包商,將與西方造船企業一同參與新航母工程。
支持韓國建造航母的人認為,西太平洋地區的海上安全越來越重要,再加上日本與韓國的島嶼之爭,韓國有必要部署航母。反對者主張,考慮到周邊國家海軍力量的發展速度及韓國自身耗費的成本和時間,現在發展航母是不合理的。
最關鍵的因素仍然是韓國政府的更迭。隨著新一屆總統大選塵埃落定,與文在寅處于不同陣營的韓國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就職,韓國國防戰略面臨重新修訂,CVX計劃的前景變得黯淡起來。本次總統大選期間,尹錫悅的政治盟友安哲秀曾對韓聯社表示,“我們應該討論輕型航母和高性能戰斗機哪個更重要,才能得出更好的解決方案。”這意味著,在新一屆韓國政府中,無論是美制F-35還是韓國自主研發的KF-21,支持這些新型戰斗機的聲音,比支持建造航母的聲音更大。
當被問及對CVX計劃的看法時,韓國國防部長李鐘燮稱,已經注意到公眾輿論對此有分歧。他沒有否定建造航母的必要性,但強調,在提升韓國的軍事力量時,決策者必須通盤考量“戰略理念、軍事行動的需求、對國家利益的貢獻度及效費比”。
值得注意的是,航母計劃雖然得到前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大力支持,但相關預算在韓國國會遇到了很大阻力。由于自由派和保守派陣營無法達成一致,涉及CVX和關聯項目的撥款在2022年度預算案中僅有5億韓元,遠低于文在寅政府此前宣布的72億韓元。隨著尹錫悅政府上臺,相關計劃的推進難度變得更大。一位要求匿名的韓國軍方人士說,“去年的預算案是前執政黨單方面推動的,目前掌權的國民力量黨不會讓文在寅政府的CVX計劃順利推進”。
另一個阻礙韓國國產航母落地的因素是俄烏沖突。這場沖突顯示,對軍隊而言,執行實戰任務的能力往往比擁有先進武器更重要。對韓國海軍來說,這意味著它需要最大限度地活用現役裝備,通過增加兵員數量、擴充彈藥儲備、加強維修保障等提高戰斗力,而不應片面強調購買航母這種引人注目的高價值資產。
從潛艇部隊人員“入不敷出”,到艦載防空導彈故障頻發,再到維修成本飆漲和零配件短缺,共同民主黨和國民力量黨都承認韓國海軍當下存在很多弊病。考慮到朝鮮半島形勢存在不確定性,韓國軍隊在戰備層面投入更多資源會阻礙新式武器開發。本屆政府任期內,首爾可能不得不重新關注半島內部的安全,專注于開發和部署導彈防御系統等優先級更高的武器。
總體來看,尹錫悅政府尚未發表的新版《韓國2023至2027年國防中期計劃》,將成為決定CVX等重大國防項目能否成功的分水嶺。
核潛艇獲輿論支持
國產航母計劃擱淺的可能性增加,不意味著韓國海軍無法獲得新型作戰平臺。本屆政府任期內,韓國近20年來低調推進的核潛艇項目,可能獲得更多關照,甚至有重大突破。
“海軍新聞”網站稱,核動力潛艇是世界各國海軍都想擁有的“夢想武器”。它理論上可以不受限制地在水下執行任務,用潛射彈道導彈或常規武器威懾對手。當前,世界上只有6個國家擁有核潛艇,而韓國從盧武鉉政府時期開始就考慮引進,一直沒有成果。文在寅政府也曾承諾研制核潛艇,但受制于韓國和美國的協議而缺乏獲取高濃度核燃料的途徑。
根據韓國軍方規劃,近期的目標是發展一款4000噸級攻擊型核潛艇。如果追加10枚左右的潛射彈道導彈以執行戰略威懾任務,這種潛艇的排水量可能超過5000噸。
與備受爭議的CVX計劃不同,韓國社會對核潛艇的支持是超越黨派分歧的。韓國經濟研究院和韓國統一研究院去年開展的一項民調顯示,75.2%的受訪者支持引進核潛艇。在親共同民主黨和親國民力量黨的選民群體中,對此表示贊同的人分別占78.3%和72.9%。
今年的韓國大選無法回避核潛艇相關問題。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宣稱,要在不破壞韓美同盟和雙邊外交合作的基礎上謀求引進核潛艇,并承諾“說服美國修改韓美核協議”。勝選的尹錫悅重視加強與日本和美國的情報合作,認為反導系統的優先級更高。盡管如此,要想無視70%的民眾支持韓國擁有核潛艇的呼聲,對新政府來說并不容易。
反對立刻建造航母的韓國防長李鐘燮曾表示:“眾所周知,核動力潛艇比普通潛艇速度快、下潛時間長,具有較高的作戰效率。我們需要綜合考慮國防預算、技術水平和周邊安全環境的變化。”他還提到,解決核燃料供應問題的關鍵是韓美兩國的緊密合作和共識。
由此觀之,本屆韓國政府拒絕引進核潛艇的概率,小于擱置航母計劃的概率。
對韓國來說,美國的態度很重要
無論選擇航母還是核潛艇,韓國海軍今后能否“走得更遠”,不僅與政府的決策有關,還取決于周邊地區局勢的變化,以及首爾與主要西方國家的關系。
在韓國輿論中,裝備核潛艇是韓國跟上亞太地區海軍競賽的關鍵一步。韓國國防大學教授樸永俊(音)主張,韓國需要集中精力獲得戰略威懾能力,但先決條件是“得到美國的信任”,因為雙方的協議禁止將核能用于軍事用途。如何實現這一點,要看首爾方面的外交手腕。
值得注意的是,文在寅政府在過去5年間設法緩和韓國與朝鮮的關系,同樣是在文在寅任期內,美國放松了在敏感軍事技術領域對韓國的約束,最大的實例就是美國于去年5月正式解除了上世紀70年代以來對韓國研制遠程導彈的限制。相比前任,尹錫悅政府對“韓美同盟”抱有更高的期待,如果首爾能讓華盛頓相信,核潛艇一類的武器能夠對美國的亞太戰略有所貢獻,那么不排除美方會在本世紀30年代之前放松相應管制。
得益于遠程導彈禁令的取消,去年10月以來,韓國多次從水下試射潛射彈道導彈,在最近一次測試中實現了間隔20秒鐘的連續發射。韓國由此成為第一個將國產潛射導彈裝載在常規潛艇上并批量服役的亞洲國家,為裝備搭載彈道導彈的核潛艇積累了經驗。
韓國海軍學院教授柳志勛(音)和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教授埃里克·弗倫奇曾在美國《外交官》雜志網站聯名撰文,敦促美國支持韓國引進核潛艇。根據目前的韓美協議,韓國的鈾濃縮濃度被限制在20%以下,且不能用于軍事目的。去年秋天,法國駐韓大使菲利普·勒福特表示,“法國擁有航空母艦和核動力潛艇的所有相關技術……將與韓國政府就核廢料處理問題進行進一步協商。”
2020年10月,韓國國家安保辦公室第二次長金鉉宗訪問華盛頓期間,要求美方提供高濃度核燃料,白宮以“核不擴散”為由拒絕。印度智庫“國防研究與分析研究所”研究員賈甘納茲·P·班達指出,如果美國繼續拒絕向韓國轉讓技術,首爾可能選擇與巴黎合作開發核潛艇。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法國向韓國拋出軍事合作的橄欖枝,與去年突然誕生的AUKUS軍事同盟有關,這個三方防務機制導致法國丟掉了澳大利亞的潛艇訂單,不得不尋找新客戶彌補損失。AUKUS的出現也表明,美國對向“無核國家”提供核潛艇技術的態度有了明顯轉變;拜登政府的一些官員將AUKUS定義為“開放架構”而非英美澳三國的“精英俱樂部”,為其他國家以某種方式參與其中提供了想象空間。
朝鮮半島的安全局勢和韓國國內輿論為韓國引進核潛艇掃除了不少障礙,但高昂的成本和時間始終是不利因素。智庫“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估計,該國需要1710億澳元建造并裝備8艘核潛艇,這對韓國來說是個提醒——如果在投入天文數字的預算后,燒錢的核潛艇計劃仍然無法填平與先發國家的鴻溝,公眾可能質疑該項目的效益和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