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谷在使用低碳替代船用燃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由公司發起的開創性項目將多用途燃料艙納入礦砂船設計,該設計已獲得領先船級社DNV的原則性認可(AiP)。
這一系統由淡水河谷與挪威公司Brevik Engineering AS和Passer Marine合作開發,多用途燃料艙設計能夠使用LNG、甲醇和氨氣等船用燃料。由DNV進行的獨立評估認證了該設計的技術可行性,未來淡水河谷租用的礦砂船有能力使用多種低碳替代燃料進行運輸。
多用途燃料艙設計系由淡水河谷發起的“生態航運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旨在將創新技術應用于公司租用的礦砂船,從而減少航運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一項針對Guaibamax型船的初步研究表明,Guaibamax型船如使用甲醇或氨氣作為燃料,預計可減排40%至80%;如使用液化天然氣作為燃料,預計至多可減排23%。
淡水河谷目前租用了數十艘第二代超大型礦砂船,包括40萬載重噸的第二代Valemax型船和32.5萬載重噸的Guaibamax型船,它們均預留了在未來安裝液化天然氣系統的空間,其中包括一個甲板下艙室用于安裝燃料艙,其容量可滿足整個航程的需要。在多用途燃料艙設計獲得AIP認證后,公司將于未來數月內啟動試點項目,將多用途燃料艙安裝于一艘Guaibamax型船上。
淡水河谷航運技術經理羅德里戈·貝梅里奧(Rodrigo Bermelho)表示:“多用途燃料艙系統消除了使用替代燃料的一些主要障礙,包括在確定最佳燃料時所面臨的監管和基礎設施的不確定性。這是一項面向未來的解決方案,但也有可能對目前使用的船舶帶來影響,因為這些船舶中很多仍有20年以上的使用壽命。這一解決方案與淡水河谷正在推進的其他能效技術相結合,如旋翼帆和空氣潤滑技術,將使我們使用的船舶能效更高、排放更低。”
除計劃采用替代燃料外,淡水河谷還在應用多種創新節能技術。去年,公司接收了第一艘配備了旋翼帆的Guaibamax型船和第一艘使用了空氣潤滑技術的Guaibamax型船,它們都是“生態航運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由淡水河谷航運部發起,旨在助力公司應對減少碳排放的挑戰,這與國際海事組織(IMO)的探討方向相一致。
淡水河谷承諾自2020年起將至多投資60億美元,以實現到2030年前將“范圍一”和“范圍二”排放減少33%的目標。公司還承諾,到2035年前將與價值鏈相關的“范圍三”排放減少15%。由于淡水河谷并不擁有船舶,因此航運中產生的碳排放即屬于公司的“范圍三”排放。這些減排目標與《巴黎協定》的宏偉目標相一致。
淡水河谷投入巨資,將最先進的創新技術應用于航運領域,以提高效率,保護環境。公司于2018年和2019年分別啟用了40萬載重噸的第二代Valemax型船和32.5萬載重噸的Guaibamax型船,它們都是世界上能效最高的船舶,與2011年建造的18萬載重噸的海岬型船相比,它們至多可減排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