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由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主辦,山東省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煙臺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究院承辦的環渤海灣地區船舶企業座談會在山東煙臺召開。本次座談會是中國船協為進一步加強與船舶企業溝通協調、準確了解企業面臨的困難與訴求、推動各級政府相關政策落實落地而舉辦的專題會議。會議在了解分析當前經營情況的同時,研判下半年國內外市場運行態勢。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彥慶,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海洋裝備處二級調研員王豫生出席會議并講話。煙臺市工信局、煙臺市海洋工程產業鏈辦公室、煙臺市蓬萊區工信局、山東船舶工業行業協會、遼寧省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煙臺哈爾濱工程大學研究院以及環渤海灣地區的十余家船舶企業、配套企業的代表參加會議,中國船協副秘書長譚乃芬主持會議。
王豫生在致辭中表示,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發展,將該產業鏈列為11條標志性產業鏈之一。2021年,山東省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實現營業收入581億元,居全國第三位。今年3月份,山東省工信廳等7部門出臺了《山東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瞄準深海、極地、綠色、智能發展方向,聚焦五大裝備,實施五大行動,全力打造山東半島高端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聚集區。下一步,山東省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將加快培育一批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引領我國現代海洋產業發展的高端裝備,努力打造海工裝備強省,打響“山東海工”品牌,健全產業鏈工作推進機制,提升“鏈主”企業的帶動力和競爭力,拓展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聚力打造政府引導支持大中小企業相互協作,用戶、總裝企業、配套企業協調聯動,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平臺以及與行業協會緊密協同的良好產業生態。
今年3-4月以來,受上海地區新冠疫情影響,我國重點造船聚集區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受到嚴重沖擊。以江蘇和浙江為主的長三角地區船海集群首當其沖,大連和青島等地船企的生產經營也受到很大影響。中國船協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到企業受疫情影響造成的進口貨物在上海港壓港、配套物資供應不足、人員流動不暢等突出問題。中國船協多次向政府有關部門上報有關情況的報告,反映難點和堵點問題。在各級政府部門積極協調解決下,截至5月底,共解決了21家企業700多票進口貨物壓港滯港、13家企業各類配套物資供應不足和運輸不暢、10家企業供應商、工程師、船東和船員流動限制問題。5月份以來,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疏導協調下,阻礙我國船舶工業企業正常生產的堵點、難點已基本緩解,但從數據上來看,全年穩增長任務仍然艱巨。
座談會上,中國船協統計信息部副主任曹博介紹了2022年上半年全球造船市場發展情況與趨勢,煙臺市海洋工程產業鏈辦公室介紹了煙臺市海洋工程產業發展情況,濰柴重機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介紹了濰柴船舶產品重點細分市場及應用案例。參會企業分別介紹了今年以來的生產經營狀況、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以及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等情況。總體來看,環渤海灣地區船舶工業的發展有喜有憂。一方面,各工業企業抓住了2020年以來船舶與海工市場復蘇的機遇,訂單相對而言比較充足,生產經營形勢穩定,研發支持實現“雙碳”目標的步伐不斷加快,呈現出向好發展的態勢。另一方面,疫情持續仍然對行業發展帶來諸多不確定性,配套產品壓港、人員出入境困難的情況依然存在,油價上升帶動運輸成本上漲給企業帶來了新的壓力,勞動力短缺以及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影響生產經營。
李彥慶在總結發言中表示,通過本次調研和座談會交流,中國船協更全面、更具體了解了企業的經濟運行情況以及疫情反彈給企業帶來的沖擊和影響,能夠更好地掌握船舶工業未來可持續發展和增長的潛力。從座談交流和調研掌握的情況看,上半年環渤海灣地區船舶企業基本抗住了疫情反彈的沖擊,以一系列強有力且務實的措施,特別是搶抓機遇承接訂單,為企業未來2-3年的平穩經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總體來看,盡管航運市場的需求在不斷變化,供應鏈、產業鏈一度受到了疫情的嚴重沖擊,但全球船舶市場還是在朝向好的方向發展。“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今后常態化防控的情況下,企業需要考慮如何更好地應對產業鏈、供應鏈可能出現的問題。
李彥慶在總結中提出了推動行業發展、加強行業管理的四條意見。
一、全球造船和海工的市場格局正在由中國造船者重新定義,中國船舶工業的韌性進一步增強了發展的自信心。上半年,中國船企承接了大量氣體船和雙燃料船舶的訂單,標志著中國造船在迎接全球能源革命當中成為重要的參與者,并正在成為引領者。中國也正在加速成為全球客船建造的中心,傳統上“以人為中心”的客船個性化設計建造模式正在移向中國。中國海上風電產業發展迅速,圍繞著海上風電的全產業鏈配套正在國內形成,并成為海洋工程產業的“新賽道”。全球疫情沖擊經濟,也沖擊供應鏈,但是中國船舶工業經受住了這個考驗,充分體現了產業發展的韌性。中國造船人要堅定樹立全球新坐標和打造新模式的信心。
二、山東在環渤海灣地區船海產業新發展中具有獨特優勢,要堅持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闖出大海工發展的新路子。山東在海洋工程方面,特別是在“新賽道”的這個構思和實踐上有很多新想法,海上風電、海上光伏、海上核電、海上漁業裝備等都是對“新賽道”的積極探索。山東“大海工”的理念有獨特性。集聚更多的資源,發展海洋技術和裝備,是山東海工規劃的核心。山東海工發展的思路和當前的實踐,對于重新認識傳統船海業、描繪未來產業藍圖有重要的意義。建議山東船海產業集群建設,一方面是要面向環渤海灣地區產業鏈已有的工業基礎和技術積累,充分發揮總裝和設備龍頭企業的牽引力,發揚協作精神,把外部的資源吸引進來并用好。要特別注意,船海市場需求和發展條件稍縱即逝,搶抓機遇才能把規劃藍圖落地落實,按部就班推進工作,很容易丟失已看到的市場,因此要十分善于利用資源。環渤海灣地區的產業協作圈建設至關重要,協作圈的建設就是產業生態體系的建設。另一方面是要充分考慮自主配套和技術發展,建議新上馬的工程在配套體系建設中引入更多的國產或者本土化企業來參與,特別是要給自主技術發展留出應用的空間。山東海工建議多考慮沿著“專精特新”的路徑去發展。
三、船舶行業還需要警惕風險和管控危機,在市場溫熱下保持理性。“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手持訂單多,對未來的預期就更高,這本是好事。但船市具有全球波動性,風險客觀存在。一家企業出現巨額虧損或者重大經營風險,對行業影響很大。從歷史上看,船舶行業很少享受過五年以上的繁榮。雖然當前船市總體向好,但對新增產能仍要有所控制,避免再次出現此前的“產能過剩”的情況。過去這些年,中國的造船產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低競爭力的產能得到了出清,中國船協一直呼吁政府有關部門能夠把造船業移出產能過剩的清單,為企業創造一個更加良好的金融環境。但是,從行業發展的規律來看,對于產能的擴張,還是要保持高度的警惕的。隨著市場回暖,一些航運“新玩家”進入航運業務,造船企業在承接訂單時要用心辨別船東、業主的條件。市場上升時,很多新船東的訂單總體還好,市場劇烈波動下行時,他們極可能成為壓垮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們說船海市場開啟了新的周期,但這并不是一個只升不降的市場,而是有漲有落,甚至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當前,全球疫情仍未結束、匯率不穩定、供應鏈還并沒有完全暢通,疊加地緣政治形勢的變化,全球陷入滯脹的風險正在上升,要謹慎看待船海產業的繁榮,環渤海灣地區乃至全國船舶行業要穩字當頭,穩健經營,實現全年全行業的全勝和良好發展。
四、中國船協和地方船協同心同力,協同各方力量推動行業發展。疫情反彈對國內、國際供應鏈的沖擊都很大,中國船協會加強與政府部門、地方船協和企業的聯系溝通,齊心協力解決問題。越是危機的時候,行業就越要抱團取暖;越是發展的時候,行業就越要互相幫助。下半年,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下,中國船協和地方船協還要繼續推動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為船海行業的發展鼓與呼,要講好中國船舶工業發展的故事,讓社會對船海行業發展有更多的關注和支持。二是為行業發展提供更多經驗交流和政策咨詢。船舶行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有新思維和新辦法,要圍繞如何抓住機遇去發展、如何實現穩健經營、如何讓政策的效力發揮出來等去推動穩中求進。三是共同舉辦促進科技和產業、高校和產業對接的活動,解決科技成果和產業應用轉化“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活動既要“高大上”,更要“接地氣”,既要有很高的立意,又要解決微觀問題,使企業、高校找到需要的對接方,實現產學研用的真正結合。四是繼續努力去解決企業科研經營當中的重大訴求,這次反映出的許多問題也是行業中的老生常談,只是在疫情沖擊背景下,顯得更加突出。協會將努力推動問題的解決,同時也在這種服務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五是營造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本次調研中大家反映的部分配套設備市場競爭秩序混亂的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國內不應該走殺價競爭這條路,應該是優質優價、名牌高價。推動市場規范是船協的責任,希望今后各個企業能夠支持協會依法開展的行業自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