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7月造船業三大指標兩降一增
據船舶工業協會8月15日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1-7月,中國造船完工量2085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3.8%;新接訂單量2572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3.1%;手持訂單量1036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5.6%。1-7月,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4.4%、51.1%和48.1%。
二、單月完工量與新接量再次大幅下滑
從單月數據來看,中國造船市場7月完工量環比6月下降了44.3%,新接量環比下降了31.7%。對當前完工量降低,Mysteel也調研了部分客戶,總結了以下幾點原因:首先便是高溫天氣,致使國內部分地區船廠工作時間縮短,并且在傳統上夏季也不是船舶交付的高峰季節;其次便是在船舶建造周期以及船型的建造難度上,目前今年交付的船舶主要來自訂單處于相對低谷的2019、2020年,因此船廠也都是希望“快交船”,“保交船”。正是這些客觀因素使得船廠很難繼續提高產能,甚至影響能力發揮。
而在新接訂單方面,船價過高也依舊是新接訂單上漲動力不足的原因之一。截至2022年7月,克拉克森新船價格指數收于162點,環比基本持平,同比增長12.5%。從主力船型看,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和氣體運輸船的克拉克森新船價格指數分別為169點、191點、103點和171點,同比分別增長10.1%、13.5%、13.3%、14.1%,環比基本持平。
三、LNG運輸船“接替”集裝箱船,市場份額躍居第一
集裝箱船方面,7月全球成交新船訂單19艘80萬載重噸,同比下降75.3%,具體訂單包括13艘小型集裝箱船和6艘中型集裝箱船。散貨船方面,7月全球成交新船訂單11艘102萬載重噸,同比下降78.3%,具體訂單包括2艘大靈便型散貨船、7艘巴拿馬型散貨船、2艘好望角型散貨船。油船方面,7月全球成交新船訂單19艘107萬載重噸,同比增加205.7%,具體訂單包括14艘化學品船和5艘成品油船,現代越南造船廠表現突出,承接了4艘化學品船和4艘成品油船。氣體運輸船方面,7月全球成交新船訂單13艘12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0%,具體訂單包括12艘LNG船和1艘LPG船。12艘17.4萬立方米LNG船全部被韓國斬獲,其中10艘由現代集團承接,2艘由大宇造船承接,有8艘來自挪威船東。
四、航運價格再次下滑,運力過剩已有初現
8月12日,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周五跌至六個月新低,并連續第四周下跌,因船舶運價下滑。考慮到好望角型、巴拿馬型和超大型運輸船運費的整體指數下跌79點,至1477點,跌幅5.1%,該指數本周下跌了5.3%。好望角型船運價指數下跌224點,跌幅14.6%,至1314點的六個月低點,該指數本周下跌6.9%,為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下跌。好望角型船的日均收入下降1859美元,至10898美元。巴拿馬型船運價指數下跌20點,跌幅1%,至1907點,為三周多以來最低,當周下跌3.1%,為連續第三周下跌。
目前來看各地港口擁堵情況目前正在逐漸恢復當中,當前市場集裝箱供應比較充足。美國等一些政府已經出臺或計劃出臺保護貨主利益的政策,給班輪市場運費維持高位提供壓力。通脹高企業等經濟疲軟因素影響全球購買力,可能會減少航運需求,進而影響航運市場運費。
其次,在集裝箱船制造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前幾年的集裝箱熱刺激了訂購新船以擴大船隊或更換舊噸位的高漲情緒。然而,就船舶數量而言,新造船訂單占現役船隊的比例已成為僅次于2007/2008年的第二高,而將交付的TEU運力也將創歷史最高水平。這些船將從今年起開始陸續交付,從而導致當前的集裝箱航運供需的平衡被打破。這可以被視為周期中供應過剩的開始,導致船舶租金和運費下降。
綜合來看,高溫給造船業帶來不少壓力和影響,船廠也在克服困難保證生產進度,預計在8月高溫天氣下,這種客觀因素帶來的影響依舊是較大的;而在船型方面,新造船的主角正在由箱船向LNG船轉換,兩者的手持訂單占比也創下近幾年的新高。但在目前全球新船訂單較為低迷的情況下,整個新船造船市場的需求潛力尚需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