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海洋氫能產業,有助于實現‘雙碳’目標,保障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清潔能源安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黨委委員、副所長郭建增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應抓住世界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通過自主研發突破海上制氫技術的瓶頸,解決關鍵技術,率先開展海洋涉氫應用,做實做強做優海洋氫能實體經濟,并推廣至大規模海、陸氫能應用,從而打通氫能產業上游綠色制氫、中游大規模氫能儲運、下游規模用氫的全產業鏈條。
加快海上氫能發展迫在眉睫
郭建增表示,東南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是能源負荷中心,也是未來氫能應用的重點區域,該地區清潔能源的廣泛應用將加速實現“雙碳”目標的進程。然而,我國可再生能源的規模供應和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在資源上“西富東貧、北多南少”。受綠氫制備規模限制,2035年前尚不具備鋪設輻射東南沿海地區的長距離陸上輸氫管道等基礎設施的條件。同時,進口海外液氫易受制于全球綠氫供應鏈的地緣政治因素影響,無法切實保障中國清潔能源的安全問題。因此,實現東南沿海工業及航運氫基燃料的可靠保障需立足海上資源,需大力發展海洋氫能。
在郭建增看來,發展海洋氫能仍面臨一些問題:一是我國在海上大規模綠氫制備及應用方面的政策支持相對較弱,偏重于車載燃料電池和加氫站等陸上氫能應用端,而在海上大規模綠氫制備、海洋裝備的綠氫應用等環節涉及較少;二是海洋氫能研發、試驗、應用產業生態尚不完善,在海上大規模綠氫的制備、儲運、應用方面有所欠缺,對適應海上風電波動性的制氫基礎材料研發、試驗、應用較弱,在大容量高壓氣態儲氫、固態儲氫、有機液儲氫等技術方面投入不足,在適用于大型海洋裝備的大功率長壽命燃料電池和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等方面的研發應用較少。
政策與市場雙引導 推進全產業鏈發展
“目前,國內外海上制氫技術均處萌芽期,暫無成熟可靠的海上制氫裝備及相關基礎設施,要抓住世界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郭建增呼吁政府、企業、社會資本各相關主體積極參與,共同加快推動海洋氫能開發建設。
對此,他提出三方面的具體建議:
一是加快演示驗證,推動可復制、可推廣的海上制氫示范工程落地。利用產業帶動科研,選取海洋氫能應用典型場景,對裝備進行充分驗證并擇機推動應用落地。通過裝備研制、演示驗證、示范應用,充分測試海上制備和儲運氫能關鍵技術、核心系統及設備材料的研制成果,形成國內自主的可持續、可擴展示范模式,為海洋氫能產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加強資金支持,鼓勵綠氫制備產業和商業應用探索。沿海地方政府要加大對海洋氫能的政策扶持,對進入海洋氫能產業的企業實施獎勵制度,在海洋氫能產業鏈裝備關鍵共性基礎技術攻關、核心系統與設備研制、研發保障試驗驗證平臺建設和典型裝備示范應用等方面提供資金支持。鼓勵國電投、國能投、中海油等相關國有企業進軍海洋氫能市場,率先開展綠氫制備以及應用的探索。
三是引導社會資本,形成多元化市場格局。培養綠氫制備產業的新賽道、新內需,鼓勵商業應用,探索多種市場運營模式,打造類似“碳市場”的“氫市場”。設立市場化運作為主的省級海洋氫能經濟創新發展基金,鼓勵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運營海洋氫能產業投資基金,完善海洋氫能產業融資風險分擔機制。聯合上海、青島、大連、舟山、廈門等海岸城市地方政府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海洋氫能發展政策與規劃,設立碳排放積分獎勵制度,落實國家海洋氫能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