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6-7日,日歐中韓美造船高峰會議專家預備會(JECKU EPM 2023)成功在中國大連舉行。本次會議由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CANSI)主辦,中國船協李彥慶秘書長連線參會并做主題發言。譚乃芬副秘書長參會并致辭。來自中國、日本、歐洲、韓國和美國協會及企業的36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其中,中國代表團共有16名專家參會,分別來自中國船舶集團、中遠海運重工、招商局工業集團、江蘇揚子江船業集團等企業及研究機構。
李彥慶在發言中表示,近年來世界船舶與海工市場明顯復蘇,全球船海產業活躍度不斷提升。航運減排、海上能源開發與利用以及后疫情時代的經濟復蘇為以造船與海工產業為主的海事工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活力與潛在動力。展望未來發展,IMO新的GHG減排目標將加快全球航運減排的進程,帶來市場、產業、政策以及金融等各方資源的重塑。全球造船業也將面對來自船東、貨主、港口以及金融等各相關方的更高技術水平、更高效率、更大雄心目標的新挑戰,對包含船舶綠色技術與裝備解決方案在內的綜合性減排解決方案的需求更為緊迫。此外,隨著IMO加速制定海上自主水面船舶規則(MASS CODE),智能船舶已在路上。未來,船廠和設備供應商基于新規則提供的新型產品將顛覆傳統海事生態,進而推動產業的新發展。
李彥慶進一步強調,當前國際宏觀環境變幻莫測,地緣政治劇烈動蕩,金融形勢嚴峻復雜,后疫情時代的供應鏈“危機”并未完全恢復,航運市場也在回歸常態,全球造船業面對的挑戰不可小覷。JECKU作為世界主要造船國家高峰會議,必須扛起全球造船業可持續發展的責任,形成全球造船業的綠色發展共識,形成國際供應鏈的穩定發展共識,形成全球造船業共同的ESG概念共識,形成更多智能技術加持下全球造船產業人才可持續發展的共識,捍衛造船企業生存與發展中的共同利益。希望本次預備會(EPM)能夠為即將舉辦的高峰會(TEM)打下良好基礎,把合作構建“可持續發展的世界造船產業共同體”作為更深度合作、達成共識的共同基礎,為造船業可持續發展尋找新路線。中國船協將會繼續推動海事工業領域的國際交往,與全球業界推動形成更高水平、深度融合的開放合作、共享發展的新模式。
李秘書長的發言得到與會各方認可,并歡迎將相關話題進一步在今年10月召開的高峰會議(JECKU TEM)上進行討論。
會議期間,日本、歐洲、中國、韓國、美國等四國五方專家圍繞各地區造船市場形勢、宏觀經濟發展、原材料價格走勢以及勞動力供需情況等內容進行交流討論。中國代表對油船、海工裝備(船)、汽車運輸船三個船型的市場發展做了專題發言。日本、韓國和歐洲代表分別對散貨船、集裝箱船、LNG運輸船、郵船及渡船等船型做了專題發言。歐洲代表介紹了IMO及歐洲等航運、造船相關政策的新情況。會上,各國代表還針對全球不確定性的宏觀環境、劇烈波動的航運市場,以及更趨嚴格的減排政策進行了研討。
各方認為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國際形勢下,造船國家間應該加強團結,深化世界造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共同應對各種挑戰,把交流合作提升至新水平,在全球海事產業新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會議還商討了今年10月高峰會的基本議程,并確定2024年的JECKU會議將在韓國舉辦。
中國船協統計信息部、研究合作部有關負責同志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