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由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倫敦金融城、倫敦海事服務協會、招商局集團主辦,交通運輸部職業資格中心、上海市交通委員會支持,浦東新區航運服務辦公室和上海航運和金融產業基地共同承辦的“第七屆國際航運戰略峰會”舉辦。
此次峰會主題為“國際合作:新境界、新機遇”,世界知名航運機構、企業、專家、學者就脫歐背景下的中英航運領域合作、國際航運市場展望、航運中心城市合作交流等主題進行對話和交流,為當前形勢下的國際合作提供新思路、開拓新視野。上海市交通委主任張林在會上表示,今年以來,國際航運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如航運大國英國脫歐,全球第七大班輪公司韓進海運破產管理,中國兩大航運央企合并面世,等等。在當前低迷的航運形勢下,國際航運業應深入合作,這也契合本屆航運周的主題。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副總經理葉偉龍對中遠海運集團整合情況以及未來業務部署進行介紹。葉偉龍指出,在主營航運業務之外,中遠海運集團將著力拓展航運金融業務。為此,中遠海運集團將在以下六個領域發力:1、實施產業支持金融,金融反哺產業,在航運和非航運領域進行定向增發和PE投資;2、融融結合,依托香港的中遠海運金融控股平臺和上海的海運發展平臺,加強與海外的金融市場融通;3、金融和科技相結合;4、系統外和系統內融合,致力于打造專業的航運金融公共提供商,拓展海外的金融業務;5、參股和控股經營相結合,提高風險管控能力;6、全面推展國有和民營資本、國有管制和員工持股相結合,加大國有資本和非公資本的融合,突出航運金融的金融屬性。
伴隨著國際航運市場要素東移,全球航運金融市場也發展變化。渣打銀行指出,整個航運金融市場正在向亞洲地區轉移,銀行貸款、經營租賃、融資租賃和出口信貸是當前航運企業獲得資金的主要渠道,資金密集度也大大提高。現行市場,盡管日子不好過,但并不意味著好日子過去了。
航運保險同樣是航運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整體開看,航運保險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去年勞合社在中國的水險保險和再保險金額達4.3億美元。
目前來看,航運保險主要在航運業發達的上海聚集,尤其是上海自貿試驗區建立,推行了多項航運保險制度創新。上海保監局數據顯示,去年7月上海自貿區率先實施航運保險產品注冊制以來,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效。一年來累計注冊產品1200余個,超過近五年產品備案總和,并且形成了保險公司、行業協會、保險經紀人條款互為補充的多層次產品體系。
今年9月底,上海自貿區掛牌將滿三周年,上海自貿區保險改革創新中,航運保險產品注冊制是一大亮點。通過航運保險產品注冊管理電子平臺,險企可以全天候注冊,即時審核通過即可使用。并且突破了現有保險產品監管制度,對標國際,允許行業協會和保險經紀人注冊產品,費率無需申報,可根據實務需要直接注冊外文產品。
上海保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國11家航運保險營運中心均落戶上海,2015年上海航運保險市場規模全國占比26.76%,其中船舶保險全國占比44.45%。“下一步將繼續加大力度,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保險改革創新成果,推動航運保險產品注冊制成為全國性制度,實現對全國航運保險產品的注冊管理。”
本次研討會上,還舉行自貿區航運人才“雙認證”試點項目證書頒發儀式和上海航運和金融產業基地入駐儀式,這兩大項目也是浦東與倫敦兩大城市在航運領域開展國際合作的最新成果和成功案例。通過打造航運功能性產業服務平臺,建設與國際接軌的營商環境,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能力和政府服務引導作用,上海航運服務業也探求在國際化、專業化和高端化發展道路上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