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力(600482.SH)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4.50億元,同比增長1.68%。利潤總額5.79億元,同比下降4.94%。實現凈利潤4.95億元,同比下降0.83%。其中,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4.61億元,同比增長0.88%;基本每股收益0.36元,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為4.37%。
至于利潤同比下降的原因,《中國動力2016半年報》(《半年報》)將其歸結為因企業向中船重工、七〇三所、七〇四所、七一一所、七一二所、七一九所、中國重工、中船投資及風帆集團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標的資產;企業通過重組由生產型企業轉變為集團控股型企業,利潤形成的基礎發生了變化。
盈利能力是衡量一家企業核心價值的標準之一,而半年內的大規模重組將中國動力塑造成為一家怎樣性質和樣式的企業呢?
拼完“七巧板”
目前中國動力已經重組成為一家業務范圍涵蓋燃氣動力、蒸汽動力、化學動力、全電動力、民用核動力、柴油機動力及熱氣機動力等七大動力領域和海洋工程專用設備、船用配套設備的集團化、綜合性企業,《半年報》分析:上半年重組后進入中國動力的各子公司,在原考核口徑下,主要經營計劃執行情況良好,基本與計劃同步。
從前期清晰的整合思路和目前較為良好的經營狀況來看,中船重工已經兌現了其當初對中國動力重組的預判和承諾。《半年報》透露:中國動力將通過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企業管理制度,結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科學高效的利用募集配套資金,充分實現七大動力業務板塊的有機結合、協同發展。可以預見的是,中國動力內部將會通過對相關業務在市場上供需定位和發展趨勢的研判,進行資產和資本的雙重配適。而與此同時,重組帶來的先期效應也會在較長時間內于資本市場給股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湊齊“七龍珠”
手上握有“七顆金光燦燦的龍珠”,中國動力將會召喚出怎樣一條“神龍”?在《半年報》中的《主營業務分行業、分產品情況》中,可以看到中國動力制造業的整體毛利率維持在16.56%的相對高位,同比上升6.36%,這與中船重工集團層面“提高毛利率水平”的整體發展思路是保持一致的(中國重工同期毛利率為8.5%,同比上升2.35%)。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造業目前遇到“去產能”的通用課題時,中國動力包括傳統領域(海工平臺及港機設備)在內的一些板塊遭遇發展瓶頸,但其內部的一些“國內唯一”(齊耀動力的熱氣機業務等)和“國內最大”(船用輔機等)在分析層面頗有被資本市場低估之嫌,同時中國動力在“軍用+”方面的優勢也是值得投資人注意的。至于“全電動力”板塊,隨著國家推動新能源汽車、船舶的力度加大和全民環保意識的加強,其營收規模也會相應地上一個臺階,而這部分業務的毛利率為27.70%,除卻財務因素,是中國動力各業務板塊中毛利率最高的。
另外,“燃氣/蒸氣動力”板塊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歸咎為集團內部外委加工造成的合同金額差異,其結果賬面上的營收同比下降65.40%,而毛利率井噴至491.11%——但應該看到的是該板塊營收僅占中國動力整體營收的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