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工信廳等多部門單位近日聯合印發《山東省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下稱《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做大做強新能源船舶產業集群。據介紹,山東將沿鏈集聚一批龍頭引領型和高成長型優質中小企業,打造環渤海地區船舶工業基地和全球領先的海工裝備研發制造基地。
今年以來,山東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搶抓行業復蘇機遇,發揮“鏈長制”優勢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集聚產業鏈創新鏈資源,產業競爭力日益增強。據介紹,1—9月山東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達到222.1萬、485.7萬、1307.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0.7%、97.1%、43.6%,高于全國水平0.1、20.4和13個百分點,排名全國第6、第5和第4位,其中手持訂單量實現歷史新高。瞄準助推船舶海工裝備加速向“綠”,山東提出,以推動海工裝備高質量發展在山東先行先試為牽引,聚焦提升船舶與海工裝備產品、技術、企業、鏈條、集群等產業生態體系實施五大類12項重點任務。
鞏固我省在深水及超深水半潛式生產平臺、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FPSO)等海洋油氣開發裝備總裝建造優勢的同時,《行動方案》明確,差異化發展高技術新能源遠洋船舶。山東支持圍繞市場需求開展大中型集裝箱船、超大型油船、化學品船、高端游艇等船型建造,積極發展智能航行無人集裝箱系列船舶。鞏固我省在大型散貨船、礦砂船、高端客滾船、遠洋漁船等主建遠洋船型建造優勢,山東將推動船型綠色化、智能化升級,加大LNG動力船舶船型優化升級,完成氨燃料動力預設超大型油船、大型散貨船、電池混動驅動郵輪級高端客滾船自主開發設計和實船建造,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山東還將實施新能源內河船舶“建鏈強鏈”工程,聚焦“一縱”京杭運河、“一橫”小清河區域布局,引導內河新能源船舶加快生產,高污染高耗能老舊船舶有序退出市場。據介紹,山東將重點打造濟寧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加強船型優化、結構輕量化、清潔能源減排、船機槳匹配等最新技術研究,加快發展液化天然氣(LNG)動力內河船舶,探索鋰電、氫、氨、甲醇動力內河船舶等新能源船型設計、生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內河綠色智能船舶“北方地區標桿”。
數據顯示,目前青島、煙臺、威海三大船舶海工基地產值占全省80%以上,在總裝建造、協同配套方面形成較強優勢。按照“主業突出、區域協同、功能互補、集聚發展”的原則,山東將優化“三核引領核心區”“多點支撐協同區”產業布局。青島、煙臺、威海三市將加強聯動協同,深度參與國際競爭,建成集研發、設計、材料、設備、服務等為一體的產業鏈體系和產業高地。同時,濟寧市、東營市、濰坊市、淄博市、日照市、濱州市等地發揮產業基礎優勢,聚力做強內河船舶、船舶與海工裝備配套等產業。
記者從省工信廳海洋裝備產業處了解到,近年來山東推動省內船舶海工裝備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已有一批綠色低碳新能源船型快速搶占市場,1—9月全省新接新能源動力船舶訂單261萬載重噸,占全部新接訂單比例的53.7%。青島北海造船研發建設新一代21萬噸散貨船,可滿足LNG、液氨、甲醇雙燃料等多種清潔能源需求;簽約省內首艘31.9萬載重噸VLCC訂單,成功進入超大型油船市場。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研發設計的LNG+電池混動高端客滾船,已交付和手持訂單量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