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2000噸級海洋科考教學保障船——“同濟”號,在中國船舶集團黃埔文沖龍穴廠區舉行下水暨命名儀式。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中國艦船研究中心所長盧曉輝,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院長翦知湣,同濟大學副校長婁永琪、石振明,黃埔文沖黨委副書記羅兵等眾多領導嘉賓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中國船舶集團第七〇四研究所副所長孫玉祥應邀出席儀式。
在本次“同濟”號的建設中,七〇四所憑借深厚的技術底蘊和強大的研發實力,榮膺全船最大設備供應商的重任。所提供的一系列關鍵設備和系統,猶如為“同濟”號注入了強大的“心臟”與“智慧大腦”,助力其成為海洋科考領域的“利器”。
全船直流電力推進系統
自主設計生產的吊艙推進器表現卓越,相較于“同濟”號的前序母型船舶“珠海云”,其振動噪聲降低了5分貝,這一顯著改進,不僅提升了船舶航行的靜謐性,更為海洋科考創造了更為有利的聲學環境,使科研數據采集更加精準可靠。
科考支撐系統
該系統具備高精度、高穩定性的特點,能夠為全船水下裝備提供精準、高效的布放回收操作,為該船海洋環境與生態的綜合調查、海洋調查裝備試驗、海上工程任務等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保障,有力推動我國海洋科研向更深、更廣的領域進軍。
空調冷藏及水處理系統
空調冷藏系統為在海上長期執行任務的科學家們打造了舒適宜人的艙室和工作環境,生活污水處理裝置采用先進的處理工藝,大大提高了船舶排放治理能力,使船舶排放嚴格符合環保標準,為守護藍色海洋貢獻了一份重要力量,踐行了綠色海洋的發展理念。
船舶智能系統
該系統涵蓋自主航行與遠程遙控系統、動力定位系統、智能能效系統等多個先進模塊。憑借這些智能裝備,“同濟”號具備了自主航行和岸基遠程遙控的卓越功能,實現了船舶操控的智能化、自動化。
未來,七〇四所將繼續秉持創新精神,深耕海洋裝備領域,為我國海洋事業的蓬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同濟”號作為我國自主設計與建造的2000噸級新一代綠色、靜音、智能型綜合科考船,是黃埔文沖繼“夢想”號后傾力打造的又一智能型科考旗艦船。該船由中國船舶集團旗下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精心設計,總長81.5米,型寬15米,型深6.9米,設計航速15節,續航力達8000海里,自持力可滿足45人在海上生活35天。它采用國產全回轉電力推進系統,并擁有UnderWater Noise 2和i-ship(R1,No,E,I)附加標志,展現出卓越的性能與先進的設計理念。
“同濟”號于2024年4月正式開工建造,目前已順利完成船臺建造工作。下水后,將轉入舾裝和試航階段,計劃于2025年5月交付使用。建成后的“同濟”號,將肩負起為同濟大學海洋學科和其他單位的科學考察航次、海上工程施工任務以及學生海上實習等提供裝備保障的重要使命,助力我國海洋科學研究和涉海專業人才培養邁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