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呼吁大家不要再造新的散貨船,因為市場真的是太糟糕了。”近日在上海浦東召開的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全球會員大會上,BIMCO主席菲利浦·路易·德雷福斯表示。
作為全球最大的航運組織,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的會員擁有1.5萬多艘船舶,占世界海運總運力的65%以上。這是該組織首次在上海舉行全球大會,“共話復蘇之路”成為會議主題之一。
對于全球航運巨頭來說,2016年有可能是2008年金融危機后挑戰最大的一年。今年9月,世界排名第七的韓進海運宣布申請破產保護。10月,重組后的中國遠洋公布財報,前三季度虧損92.2億元。11月初,全球航運業老大馬士基宣布,三季度航運板塊實際虧損1.22億美元,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虧損。
虧損、破產、重組……全球航運業的持續低迷,讓市場參與者開始深深的反思。
“金融危機八年來,全球經濟已出現緩慢的復蘇,但航運業沒有,目前仍在痛苦的徘徊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行業的自我調節出了問題,市場缺乏自律。”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副總經理葉偉龍表示。
葉偉龍所說的“自我調節”問題,表現最明顯的是全球海運運力的大擴張。2011至2015年,航運業年均投資造船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持續的運力擴張,導致供需嚴重失衡。今年年初,海運業的兩大運價指標BDI(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和CCFI(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雙雙跌至歷史新低,分別只有290點和632點。
與其他行業不同,航運業從船舶訂造到運力釋放,需要一定的周期。安信證券交運行業研究員姜明表示,從這個角度看,集裝箱運輸行業的供給側改革才剛剛開始。雖然韓進申請破產保護,但其保有的運力依然作為籌碼存在于航運市場,長期看不會改變供需格局。
一片愁云慘淡中,中國市場的動向,將成為全球航運市場的最大變量之一。
今年年初,由中遠、中海合并而來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掛牌,成為航運業整合的標志性事件。隨后,德國的赫伯羅特航運與阿拉伯輪船簽署合并協議,日本的川崎汽船、商船三井和日本郵船則同意在明年合并旗下的集裝箱運輸業務。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董事長許立榮認為,航運企業要告別在市場低谷時才抱團取暖的短期行為,轉為更加深入地應用“共享經濟”模式。這包括班輪聯盟的共享船舶、集裝箱和艙位,以及油輪、干散貨運輸市場的聯營體。
除了市場自發調整,中國的航運相關制度也在積極改進。比如上海自貿區就在全國率先實施外資船舶管理、國際中轉集拼等一系列開放措施,還啟動了中英航運人才“雙認證”試點。
另一方面,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將給航運企業帶來新的商機。“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將有效補足沿線國家的基建短板,激發當地經濟、貿易增長的潛力。而航運企業可以借此機會開辟新航線,提高相關地區的海運連通性,實現企業與區域經濟的共贏。
只不過,在這一切發揮作用之前,航運業仍要忍受相當長的低迷期。航運大數據公司億海藍副總裁劉倩文表示,“可能要等到2019年,干散貨運輸市場才能出現轉機。”而工銀租賃航運金融事業部執行總經理郭芳萌更是直言:“只有沒人談復蘇了,航運業才能迎來真正的復蘇。”
作為全球最大的航運組織,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的會員擁有1.5萬多艘船舶,占世界海運總運力的65%以上。這是該組織首次在上海舉行全球大會,“共話復蘇之路”成為會議主題之一。
對于全球航運巨頭來說,2016年有可能是2008年金融危機后挑戰最大的一年。今年9月,世界排名第七的韓進海運宣布申請破產保護。10月,重組后的中國遠洋公布財報,前三季度虧損92.2億元。11月初,全球航運業老大馬士基宣布,三季度航運板塊實際虧損1.22億美元,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虧損。
虧損、破產、重組……全球航運業的持續低迷,讓市場參與者開始深深的反思。
“金融危機八年來,全球經濟已出現緩慢的復蘇,但航運業沒有,目前仍在痛苦的徘徊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行業的自我調節出了問題,市場缺乏自律。”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副總經理葉偉龍表示。
葉偉龍所說的“自我調節”問題,表現最明顯的是全球海運運力的大擴張。2011至2015年,航運業年均投資造船金額超過1000億美元,持續的運力擴張,導致供需嚴重失衡。今年年初,海運業的兩大運價指標BDI(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和CCFI(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雙雙跌至歷史新低,分別只有290點和632點。
與其他行業不同,航運業從船舶訂造到運力釋放,需要一定的周期。安信證券交運行業研究員姜明表示,從這個角度看,集裝箱運輸行業的供給側改革才剛剛開始。雖然韓進申請破產保護,但其保有的運力依然作為籌碼存在于航運市場,長期看不會改變供需格局。
一片愁云慘淡中,中國市場的動向,將成為全球航運市場的最大變量之一。
今年年初,由中遠、中海合并而來的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掛牌,成為航運業整合的標志性事件。隨后,德國的赫伯羅特航運與阿拉伯輪船簽署合并協議,日本的川崎汽船、商船三井和日本郵船則同意在明年合并旗下的集裝箱運輸業務。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董事長許立榮認為,航運企業要告別在市場低谷時才抱團取暖的短期行為,轉為更加深入地應用“共享經濟”模式。這包括班輪聯盟的共享船舶、集裝箱和艙位,以及油輪、干散貨運輸市場的聯營體。
除了市場自發調整,中國的航運相關制度也在積極改進。比如上海自貿區就在全國率先實施外資船舶管理、國際中轉集拼等一系列開放措施,還啟動了中英航運人才“雙認證”試點。
另一方面,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將給航運企業帶來新的商機。“一帶一路”倡議通過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將有效補足沿線國家的基建短板,激發當地經濟、貿易增長的潛力。而航運企業可以借此機會開辟新航線,提高相關地區的海運連通性,實現企業與區域經濟的共贏。
只不過,在這一切發揮作用之前,航運業仍要忍受相當長的低迷期。航運大數據公司億海藍副總裁劉倩文表示,“可能要等到2019年,干散貨運輸市場才能出現轉機。”而工銀租賃航運金融事業部執行總經理郭芳萌更是直言:“只有沒人談復蘇了,航運業才能迎來真正的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