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海事設備和系統生產商一直在全球市場上處于領先地位,中日韓三國是這些生產商的主要客戶。事實上,德國設備商一半以上的銷售額都來自歐洲內部,這也是其能夠平穩渡過目前低迷期的原因之一。克拉克森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歐洲獲得超過70億美元的新造船項目,占世界市場份額的63%。同時,目前亞洲船廠接獲的新船訂單主要來自已經獲得定期租船合同的船東,這些客戶通常更加注重設備品質,這就是為什么德國設備制造商能夠在新造船項目有限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實現市場份額上升。
然而,新船訂單總需求仍然很低,也是德國海事界面臨的主要挑戰。2015年,德國造船廠逆勢上揚,接單量相比2013年增長了近一倍,達到50億歐元。而2016年至今,德國造船廠接單量也已經達到了類似水平。
德國Fassmer Werft船廠首席執行官Harald Fassmer表示:“德國造船業的成功在于客戶的高期望,所建造的船舶工藝復雜,需要大批專業化的專家,幾百家企業共同協作,非常可靠,確保造船項目的成功,類似合作在德國已經幾十年,其他國家不可能輕易復制。”
Fassmer補充:“我們沒有時間自滿,必須堅持不懈努力,進一步提高船舶的品質。德國造船廠走的是專業化之路,不怕競爭,盡管中國造船廠未來五年能夠建造國內市場所需郵輪,但在此之前,他們不會比德國造船廠更好。”
由于德國造船廠專注于創新和有巨大潛力的市場,2015年德國造船廠接單量相對較高。許多造船廠的手持訂單量能夠保證未來幾年較為充足的工作量,但不同的船廠之間有著顯著的差異。
2015年,德國造船廠共接獲12艘新船訂單,總價值約為54億美元,其中一半訂單都在第四季度簽署。訂單噸位比2014年增長了25%,為750000 CGT;新船交付量和噸位低于2014年,為16艘435000 CGT,但交付噸位高于2013年。2015年新船交付價值約25億美元,比2014年有所回落。此外,2015年,德國造船廠還交付了總計價值3.3億美元的3座海上風電平臺。
2015年末,德國造船廠的手持訂單量為43艘,價值144億美元,手持訂單價值達到20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噸位約為200萬CGT。另外,海上風電產業的裝備和平臺訂單比2014年有所提高,手持訂單總額為148億美元。
據統計,2015年,德國造船廠(至少50名員工,其中包括海軍造船廠、維修/改裝船廠、快艇、游艇和內河船船廠)的銷售額下降20%至56億美元,2014年為71億美元,不過,員工數量增長3%至18042名。
2016年前4月,德國造船廠共計獲得9艘新船訂單,價值14億美元,其中不包括來自馬來西亞云頂集團的10艘新船訂單,因為這筆價值38億美元的新船訂單在2016年5月簽署。